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马坚教授夫人马存真女士,将马坚教授生前所藏一批经书捐赠予中国伊协图书馆,计有阿拉伯文本318种,共480册,波斯文本59种,共70册。这些经书大部分为伊斯兰教经典或名著,其中有古兰经注、圣训经注类18种,伊斯兰教义、哲学类48种,伊斯兰教法类15种,阿拉伯文学类66种,语法修辞。  相似文献   
32.
西方写作教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斌 《心理科学》2001,24(4):504-504,493
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的写作教学还是停留在古老的修辞法上,即依赖于范文形成写作规则,并把构思出的观点和思路转译成文字。之后,西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于是写作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3.
道教碑文包括碑传、碑记、碑铭、题辞、摩崖等等,既有史传征实之强,又兼文辞精美之善.目前对道教碑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拓片的整理与研究、源流考辨、版本校勘等方面.对碑文中富有鲜明道教语体功能的修辞套式,以及道教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上的修辞模式等缺乏必要的研究.本文运用修辞结构理论和语料库语言 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构成或制约道教碑文语体特征实现的修辞模式.  相似文献   
34.
《高尔吉亚》和《斐德若》通常被视为柏拉图关于修辞术的两部代表作品,但在这两篇对话中,柏拉图的主要代言人苏格拉底却表现了对修辞术的相反态度:在《斐德若》中肯定修辞术,在《高尔吉亚》中否定修辞术。本文截取《高尔吉亚》的一个片段,尝试理解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本人如何界定修辞术,为什么否定修辞术。  相似文献   
35.
王芳 《学海》2008,(2):131-136
昆廷·斯金纳与列奥·施特劳斯代表当今西方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两大派别,因而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两者的基本立场、理论方法和文本解读进行粗浅比较,分析两者研究思路的差异.斯金纳认为思想史是对变化着的问题的变化着的解答,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关注语境,注重分析文本中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施特劳斯则认为思想史是对永恒问题的不断贡献,采用哲学的方法,关注经典文本,主张对文本进行字里行间的细读.  相似文献   
36.
N·莱舍  宫睿  朱刚 《世界哲学》2003,1(3):45-50
真理判断的猜测 哲学家执行他们的使命一般是通过一种最好被刻画为理性的猜测(rational conjec-ture)的方法,来理解关于我们自身、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的事物系统中的位置这样一些传统的“大问题”(big questions)。猜测的引入是因这些问题最急迫地产生于合用的信  相似文献   
37.
《学海》2017,(4):84-93
"败选演说"不仅仅是一场演说,而是包含了一整套由已经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选后流程,实际上囊括了私下认输、公开表态与公共演说三种成分。作为一种与竞争性选举相伴随的政治传统,"承认败选"从私人礼节转变为公共事件,从话语修辞升华成政治仪式,背后是对美国选举制度危机的应对与历史教训的总结。南北战争后,败选者的公开认输成为惯例,败选演说、媒体报道与公众参与成为西方民主表演文化中的一环。这与其说是一种既定规则与程序,不如说是一种仪式性的演出,一种维系政权和平交接与政治生活良性运转的传统。而它所致力于灌输和培养的政治价值,除了对民粹的防范与对党争的驯化之外,更着力于对共同体层面统一的维持。所以败选与胜选是一种组合,前者功能只有后者加以确认才得以实现,而也只有在这种仪式性的互动中,竞选活动才算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38.
帅志强 《世界宗教研究》2022,(4):68-76+129-132
本文采用修辞学、符号学方法研究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历时演变规律和视觉修辞变迁特征。从符号再现体维度分析妈祖雕塑,发现妈祖像变化脉络:宋、元、明时期的妈祖像呈现“青圭蔽朱旒”式标准化造型,清代妈祖像以“凤冠冕板”式造型为主,呈现多元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世俗化、华丽性、地域化日益突出。从古至今雕塑类妈祖像的生产遵循了某些共通像似性元素的规律,达到同一性的视觉效果。雕塑类妈祖图像的关键提示符变化是视觉修辞变迁的重要体现。宋、元、明时期妈祖像提示符主要有“圭”“笏”“冕旒”,以及带有“龙凤”图案的服饰等,清代以后妈祖雕塑添加了更多表征海洋文化的提示符,手持物件有“灯塔”“夜明珠”“灯笼”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妈祖像使用较多的注释型文字、陪衬型图像、装饰型实物等副文本,对受众接收妈祖像施加了影响。此外,妈祖雕塑的创新组合、物理数据关联等修辞方法营造了区域或庙宇之间特殊想象,增强了妈祖像与接收者的对话与交流互动,勾勒了行动的“场景”,引向某种“可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39.
《学海》2015,(3):144-156
在1984年《光明日报》社举办的优秀理论文章评选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荣膺特别奖,但获奖名单的公布及奖金的颁发与分发,引来了一场多年未见平息的著作权之争。按照政治系统分析理论,可以把撰写《实》文原稿的胡福明看作民间社会"学术话语"的供给者,而把参与修改《实》文的吴江、孙长江等人看作位居权力系统边缘,并促使"学术话语"转换为"政治修辞"的观念把关性质的"守门者"。两类角色都有其理论贡献,但他们各自的角色认知却发生了某种错位。值得庆幸的是,他们不无论战色彩的回忆文章合在一起,恰好还原了《实》文撰写、修改及发表的历史实况。据此,不仅可以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贡献度及贡献方式给出典型性的个案评估,还可以在政治过程的意义上对当代中国的权力系统运作机制作微观的剖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中国影视艺术面向世界舞台建构中华文化形象、确立本土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鼓励的事情。但具体到操作层面,却集中表现出影像修辞方面的两大典型症候:一是浮躁心态下的"修辞过度",二是偏执认识下的"为民族化而民族化",这两者都影响到了中国影视艺术真正发挥对内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精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