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焕长老传承了禅宗的话头禅和默照禅等禅学思想以及修行观和培福观,并指出禅宗的宗旨是"即心即佛",主张成佛要自修自度,修行方法是活泼泼的、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52.
王源 《佛教文化》2016,(1):98-103
备具、烧水、选茶、冲泡、分茶……一双莱荑在茶具中轻巧地翻飞,如一只南国飞燕优雅地穿梭在早春的柳枝间。一身素色衣袍、挽着头发的清丽女子,眉眼低垂,专注地摆弄一套茶具,恍若无我。  相似文献   
53.
纯祥 《法音》2008,(1):40-41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出家人的修学生活也丰富了起来。2007年9月10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赴韩国修行生活体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互派修行体验僧,是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确定的项目之一,本次是中国僧人第五次组团赴韩国进行修行体验。全团由江西、广东、湖北、四川四省共37位青年僧人组成,以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为团长。韩国承办此次活动的是曹溪宗及其所属五大丛林之一——全罗南道古佛丛林白羊寺。我们乘飞机于9月10日从北京到首尔,然后坐大巴于当晚抵达寺院,于禅堂中止住。  相似文献   
54.
佛言祖语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光明经》听闻信解,不随地狱、饿鬼、傍生、阿苏罗道,常处人天,不生下贱;恒得亲近诸佛如来,听受正法,常生诸佛清净国土。所以者何?由得闻此甚深法故。是善男子、善女人,  相似文献   
55.
方立天 《法音》2013,(6):4-8
大家好!很高兴来此作这场佛教学术交流活动。今天和诸位交流佛法研究心得的题目是《谈"空"说"有"话佛理》。因为在座诸位都有一定的佛学基础,所以就讲讲佛教义理的核心的问题,即"空""有"及其关系,以及如何指导修行实践的问题。一、"空""有"问题是佛教义理的核心1."空""有"理念的涵义佛教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在现象在,因缘散现象灭,因缘不是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56.
有人问佛祖,你所说的极乐世界确实很美好,可是我修行已久,却一直看不见,让我怎样才能相信呢?佛祖把他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对他说,这屋子的一角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袋金币。  相似文献   
57.
福柯与古代哲学的相遇使他意识并体验到哲学实践是怎样使人成其所是的。福柯研究及教学的真实效果并不是仅仅开创并发展一种理论,积累并传授哲学史知识;相反,正如他晚期一系列讲座中所阐明的,哲学活动是一种操练、一种体验。福柯在他生命最后阶段的工作及著作关涉他自身,是他在成为一名哲学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艰苦的哲学修行。这种操练的目的是要改变他自己,通过思考的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有所不同,并且给那些可能会接触到他的著作及投身到哲学思考中的人提供改变自我之经验。  相似文献   
58.
道与人生     
诗云 :求道问道先问己 ,问心问身安舒否 ?能安能舒何外求 ,安心舒身即是道。人生无因不出生 ,无命无果不出世。无缘相逢不相识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一、何谓道《道德经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道”以字来分析 ,左为走部 ,右为首部 ,意为人生之道路应走在人之前头 ,做为人们之楷模 ,是众人遵守之目标 ,亦是大家公认之道理、准则或道路。一个人如为众人之领导或楷模 ,其言行、举动在食、衣、住、行中表现出来之动作 ,需合乎大家公认之标准 ,学习之…  相似文献   
59.
千江 《佛教文化》2016,(4):42-47
“学习是为了修行用的,这个不能颠倒了。这些经历,对我以后的学习、修行的道路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责任,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60.
乘一 《法音》2009,(9):17-24
定期潜修是出家众的必修功课.是僧团的必行制度。从声闻乘的角度说.出家是为了争取更多的个人修行时间。僧众非常需要这样的定时定量的专注修行.藉着时空范围的设定。收摄身心。克期取证。虽然这一修行方式不是佛陀特别发明.但佛陀善于“再利用再开发”,使印度这一原有方式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而成为佛教出家弟子们长期遵循的一种重要的修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