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自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强调的是要自悟;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的是自悟的重要性。静能生慧,慧中有悟。明心见性悟自开,时常自悟有喜悦。  相似文献   
172.
依正 《法音》2000,(2):30-31
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佛协国际部的精心组织下,中国佛教赴韩修行体验团一行13人,于1999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参访韩国曹溪宗,体验韩国佛教的修行生活,谱写了中韩佛教友好交往的新篇章。一、基本情况中国佛教赴韩修行体验团,由山西省佛协副会长、五台山碧山寺住持妙江法师任团长,湖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觉空法师、武昌佛学院教务长依正法师任副团长,共有13名法师,其中山西4名、湖南4名、湖北5名,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都在各自寺院、佛协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修行…  相似文献   
173.
禅定法师回想疫情期间的生活和经历,他说,经历疫情也是一场深刻的集体修行,让很多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生命的珍贵,以及无常与不确定性的无处不在。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减少无效的社交并且尽量简朴与充满善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74.
净慧 《法音》2012,(6):14-16
本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同愿同行;我们这个分论坛的主题是:佛教修学与现代生活的提升。这个主题包含的意义大致上有三个重点:一是佛教修学,二是现代生活,三是怎样通过佛教修学来提升现代生活。我想就沿着这个题目的思路,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5.
即心即佛     
张阿莲 《佛教文化》2023,(1):100-101
即心即佛,又作是心即佛、心即是佛。也就是说,无论凡夫心、佛心,其心之体与佛无异,此心即是佛。这是由《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思想而来。禅宗史上历代禅师都主张即心即佛的修行主张。如《达摩血脉论》云:“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  相似文献   
176.
生起次第观想通过佛慢的观想,达到自我认同的完满、自我身心感受的完满和自我生存世界的完满,最终修复儿童天生的全能感.其心理意义,在于使人在意识层面形成一个自我感觉完满的人格形象和崭新的人格系统,人生处于一种整体的稳定状态,并为后面圆满次第修行提供扎实可靠的心理基础,但用之不当也会造成病态的偏执和狂妄.其所运用的象征性想象的观想修行只是一种感觉调节方式,并不是佛法的内明性智慧.  相似文献   
177.
甘肃省政协常委,省、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全真嵛山派第20代传人韩壬泉道长(道号仙明),于2002年3月11日凌晨4时10分在兰州金天观羽化归宗,享年90岁。韩壬泉道长1928年在兰州金天观出家修行,拜赵丰谷、靳地吉为师。1936年先后赴平凉崆峒山、陕西华山、西安八仙宫、楼观台等道教名山洞府参访学习,具有很高的道学造诣。新中国成立后,韩壬泉道长继续在金天观修道、主持教务,并发挥医道、救死扶伤,创办了医疗诊所,从事慈善事业。在1954年召开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上,韩壬泉道长当选为常务理事,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178.
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179.
陈来 《哲学研究》2023,(1):41-53+125-126
见体论是熊十力哲学中具有根本性的一个问题。“见体”包含两义:一指认识宇宙论的实体,二指体认心的本体。第一种意义为人们所熟知,但第二种意义更为重要。宇宙论上的见体,强调在变动中证见实体,即用见体。体认心的本体则意味着反诸己心而达到一种无分别的意识状态,体证到此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见体的方法在于反心。见体之境是明觉自明自了、浑然一体、内外不分、能所不分,真理显现在当下眼前。要达至见体境地,必须有修行上的积累以逐渐破除虚妄知见而达到超理智的境地。当然见体只是儒家的工夫入手处而不是究竟,见体后还必须发起格物穷理的工夫。熊十力的见体论有别于外向的神秘体验,其意义可能不是认识论的,而在于坚定了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转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