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15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902.
903.
904.
《管子》一书,内容博大精深,涉及诸多学科,其中养生思想也是很丰富的。修身养性,乃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历来为诸子百家所重视。本文拟就《管子》养生思想作以粗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发扬光大之。 《管子》书中明确地谈到养生,如“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周视六合,以考内身。  相似文献   
905.
医院文化学是一门亟待研究和建构的新兴学科。医院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一般对象,专门对象和持定对象;医院文化的理论概念,结构要素和演绎规律,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06.
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修身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学者都特别注重道德教化,把修身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儒家的思想学说中,既有关于崇高完美的理想人格追求,又有一套通过修身而实现人格完善的理论和方法.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其中不免存在着一些错误和缺陷,但其对于人的自身修养的强调,以及所提倡的修身方法,是有其合理因素的,对此我们应当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批判地加以继承,这不论对人的自我完善,还是对社会道德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07.
学派间方法论差异影响中医发展方向。中医学的目的和现代医学目的的一致性,要求人文和科学方法不能矛盾,应整合在系统科学视角下;经典注疏、生成论、文化基因论在追求自洽圆融中迷失医学目标方向;质疑隐性知识创造式思维,对中医学要做批判性的继承。阴阳和谐解释为阴阳协调,与健康概念条件等效或等价,是用现代科学观念论证、而非语法词句注疏的结果;公理化设计不失为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08.
清末以来,伴随西学东渐的冲击与学科置换推动,孟子学由地位尊崇到逐步解体,迈向多元化,呈现出四个向度的转型:学科范式经历了由经学到子学,由子学到文、史、哲现代分科的递嬗;研究模式由经学时代的义理、考据转换为现代的方法多元;中西关系方面从"西学东渐"到"中西会通",再到"回归儒学";研究重心由传统时代的"内圣"为主转换到"内圣"与"外王"的双重关注。然而,孟子学现代转型所产生的问题亦不可忽视:孟子学一旦进入学科化体系,易陷入专业隔阂的困境,应改进学科建制,重建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上融新旧于一体,既要继承传统的义理、考据等解经方法,又要借鉴现代多元方法;援西入孟应维护孟子学底色,避免西学化的格义与解剖。因此,在研究中应将此四个维度融为一体,架构起纵横交织的立体解读框架,从而深入挖掘孟子思想内涵,推动儒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09.
910.
读《医学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的证据>是由美国大众临床流行病学家罗伯特H·弗莱彻所编著.作者从现代医学应该是证据医学基点出发,强调应运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并从正常和异常的判定、诊断和治疗、预后及预防、病因的确定和抽样调查方法等许多方面,多角度深入阐述应该怎样找证据,如何判断证据的可靠性与可信度,证据是否客观,怎样避免偶然性和偏倚.使我感觉到,作者的认识已上升到哲学上的方法论、实在论和真理观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