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佛教文化》2011,(3):88-89
2011年3月3日,筹划了很长时间,智远和含亮法师终于在这日启程,开始他们的千里拜山。他们出发的地点,是九华山的甘露寺,终点是五台山的黛螺顶,算上途中绕行的线路,此行大概一千五百公里。路上,他们不仅要风餐露宿,还要数步一叩,用自己的身体去支量这一千五百公里的拜山之路  相似文献   
32.
宋代紫阳真人所著《悟真篇》在道门内丹学里,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我们知道,修炼内丹,有正道,也有很多旁门。一些内丹著作,在阐明修炼正道时,往往要费些笔墨批判那些似是而非的修炼理论与方法。那么《悟真篇》所反对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3.
仁得 《法音》2009,(4):48-48,49
大家来此共同修学佛法,实是难能可贵的殊胜因缘,现在来谈学佛的重要。释迦牟尼佛是已成正果之佛陀,他明白了解一切宇宙人生及大自然的道理,故此来  相似文献   
34.
学诚 《法音》2012,(1):31-39
一、皈依三宝伏烦恼,显发心地智光明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三宝,就是帮助我们树立生命的宗旨,明了修行的路径,找到共学的友伴。三宝: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两足尊。两足即福足、慧足。唐朝宗密禅师的《金刚经纂要疏》中说:"福足,谓佛于因中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之福,今于果上成就应身,相好圆满,万德庄严,是为福足。慧足,谓佛于因中,由修般若妙慧,成就法身,圆极真常,满菩提果,众智庄严,是为慧足。"佛是福德、智慧的圆满,皈依佛,就是追求福德和智慧的圆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福德和智慧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5.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藏区僧侣修行所依托的社会现实环境发生改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学经僧在加行道、基本修持等方面的修行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僧侣,而在成就修持阶段差异并不明显.城镇化所带来的更大的开放性与更多的社会支持为藏传佛教及其僧侣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6.
茶能提神,茶能生津。受佛教思想影响,中国人在喝茶的过程中,逐步加入了佛教修行的理念,即思想放空、抛开世俗的纷扰、追求身心的愉悦。佛与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元素,长期以来,相互浸润,互融互通,形成了中国文化中一道奇特的景观。  相似文献   
37.
覃江 《法音》2010,(4):41-44
<正>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做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佛性论》所说,学佛要"以正见为先行",因为正见总摄了戒定慧三学。陈兵教授把"得正知见"做为大乘根本四加行之一,并依经论和古德的开示,断言"无正见而修,称为盲修瞎炼"。龙树菩萨把正见对于学佛修行的作用比喻为我们走路的时候要"先以眼见道而后行",如果不能先认清道路,就会步入歧途。唯有正见能够引导我们走向圆满解脱,《正法念处经》说:"出世涅槃,正见为  相似文献   
38.
印顺 《法音》2005,(8):23-27
生 “解脱生死”,是修行佛法的根本问题,所以“了生死”、“了生脱死”,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一般论题。然而什么是生,什么是死,大家似乎并不想正确的去认识,所以不免有以讹传讹的传说流行。  相似文献   
39.
陈兵 《法音》2006,(9):20-25
男女之间的爱情,可谓人类心灵中最具有驱动力、最富有诗意的内容。婚姻,为居家俗人的终身大事。处理爱情及与爱情紧密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特别是其与佛教信仰、修行的关系,是许多在家佛教徒容易困惑的切身问题。对此,佛教极为重视,经论及古今祖师大德的著述中有许多相关指示,形成了一家独特的爱情婚姻观,为广大在家信徒提供了妥善处理恋爱、婚姻问题的指针。爱、爱情与贪爱《阿毗达摩发智论》卷一等对爱的定义是:对“净妙可意”的人、事物的爱好、喜欢、悦意、追求。汉译佛典中译为“爱”的梵语、巴利语原词,有好几个,含义各有不同。说一…  相似文献   
40.
佛教在十一世纪以后,在印度逐步消失,但它在消失以前已经在我国的西藏取得了新的根据地。于是印度的传统瑜伽修行法也随佛教传入西藏。当然,此前印度的传统瑜伽修定方式也在更早的时候,大约公元前后,随天竺或中亚来的传法僧人流入了我国汉地。从瑜伽修行的传统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