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牛年画牛话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唐  吴言生 《佛教文化》2009,(1):116-119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参《禅宗诗歌境界》之《临济宗禅诗》章。)《十牛图》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  相似文献   
102.
陈勇 《宗教学研究》2007,(1):198-200
《大乘起信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世所公认。从佛法修行的角度来看,《大乘起信论》包括了佛法修行所需的信、解、行、证、果,可谓大乘佛法修行之宗纲,对修行具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释圣严 《法音》2003,(6):13-18
自西元1990年1月12日至15日,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假台北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以来,已历十二个年头。当时拟定的永久主题是“佛教传统与现代社会”。在此原则下,以前三届也各选定了一个主题,分别是:“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每一届都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们,发表了高水准的论文。这回是第四届,我们依旧要沿着永久主题的原则,来讨论“佛教与二十一世纪”。有三个子题,分成三个领域,那就是:一、佛教与修行,二、佛教与社会,三、佛教与资讯。每一个领域,都将有多篇专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104.
胡晓光 《法音》2003,(6):19-29
体用是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原创性范畴,它作为一种思想主题与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系统中。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特质与思维表意模式就是一种体用模式。当代中国哲学界有人认为体用范畴,可以析为四大主要关系:一是质能关系,二是常变关系,三是本末关系,四是实幻关系。其实它与有无、生灭、一异、性相、能所、理事、动静、心物、隐显、形神、真妄、名实、时空、阴阳、道器、因果、内外、权实、染净、迷悟、智如等概念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实质就是体用范畴与诸多概念范畴关系的引申与拓展。体用论若…  相似文献   
105.
陈星桥 《法音》2003,(7):34-38
五、佛教禅定与养生佛教禅定或瑜伽,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因为通过修习禅定,一是可以祛病强身、怡情养性、延年却老,防范和治疗人的许多“身病”;二是可以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五欲的困扰,精神得以专注、安祥,并因禅定能产生智慧,解除人们内心存在的种种烦恼与颠倒妄想,彻底根除人的“心病”。正因如此,我国气功界将佛教禅定或瑜伽称为“佛家功”,并视之为“气功”的最高功法。坐禅看起来简单,两腿一盘,什么都不想就行了。其实这看似最简单的事恰恰最复杂,不仅修法多,目的不同,结果也大异,弄不…  相似文献   
106.
学诚 《法音》2004,(9):21-27
所谓“念佛七”,是佛教徒密集修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注重这种胜会。随着修学佛法岁月的增长,以及对佛法理解的逐渐深入,我觉得念佛法门这样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殊胜法门,自佛法流传二千五百多年来,总是弘扬得不够,甚至于修习念佛法门的人,对这个法门还多少  相似文献   
107.
论禅宗修行解脱观的逻辑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慧能禅宗不避世间的修行解脱观是对传统佛教执著于出世修行的扬弃与超越,是力图将大乘空宗的"无执"精神贯彻于实践中的表现.但其因将"无执法"形诸语言文字,教人依之而行,实际上仍不免于有修有证的拟心而为,因而还存在着将"无执"的佛法外化为追索对象导致"有执"的矛盾.消解佛法的对象化,将其由"理性"的认识对象转变为当下的实践内容,是解决这一矛盾必然方式.后期禅宗看似非夷所思的修行实践法正是从对象化陷阱中实现"突围"的一种尝试与努力.但认识领域普遍存在的"言虽不能言,非言无以传"的矛盾仍走后向期禅宗不能越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8.
道教的神仙信仰是其神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修道者不懈地进行宗教实践的动力。内丹修炼作为修道成仙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道教修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老子《道德经》的致虚守静、归根复命、返朴归真而达于道,庄子的纯素之道、坐忘心斋,到唐以后内丹家的性命双修,宋元时期提出“  相似文献   
109.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出家人的修学生活也丰富起来,2007年9月10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以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为团长赴韩国体验修行的活动。这是中韩日三国友好交流会议精神倡导下的中国僧人第五次组团到韩国修行体  相似文献   
110.
《金刚经》的叙述方式,是运用边说边扫的方法来克服语言的局限性,表达超越概念和语言的实相;其次说明《金刚经》中菩萨的修行次第,《金刚经》中佛陀教诫诸大菩萨悲智双运,阐发广大的菩提心,包括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开显出破除种种执著的般若智慧;最后探讨《金刚经》在现代人生活中的作用,理性的大智慧可以提供现代人身心的安顿和喜悦,使人以无所得的心行善,拥有自在洒脱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