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中国天主教》2001,(6):47-47
【天亚社·印度加尔各答讯】总主教委任列品案申请人白里安·科洛迪丘克(Brian Kolodiejchuk)神父把文件送交梵蒂冈的列品圣人部。调查于一九九九年展开,至二○○一年八月十五日结束工作,显示已收集了足够的资料,让教会评定德兰修女是否适合册封为真福和圣人。加尔各答总教区亨列·德索萨(Henry D'Souza)总主教结束教区对这位仁爱傅教女修会会祖生平、德行、声誉、圣德等方面的调查工作。在历时半小时简单而隆重的结束仪式上,德索萨总主教以及调查小组的代表签署文件后,把文放进盒子里,并贴上封条。然后科洛迪丘克神父宣誓,承…  相似文献   
62.
智华 《天风》2013,(12):31-31
学位服是学位获得者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穿戴的正式礼服,是其获得学位的标志。世界各国、各校的学位服基本款式大同小异,然而,学位服都很肥大,像神父、修女所穿的圣袍,那是因为学位服起源于基督教。  相似文献   
63.
广东江门教区梁建森主教祝圣仪式,于2011年3月30日在修葺一新的天主教江门教区主教座堂举行。祝圣仪式由广州教区甘俊邱主教主礼,江苏省海门教区沈斌主教、广西教区谭燕全主教、江西教区李稣光主教、湛江教区苏永大主教、梅州教区廖宏清主教及约40位神父共祭,20多位修女,1000多位教友参礼。祝圣仪式严格按照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关于选圣  相似文献   
64.
周丽萍修女来自吉林教区圣家传教修女会,自幼酷爱绘画,发永愿后进入大学接受油画专业训练,曾多次参加教会和社会举办的画展并荣膺奖项。2009年9月应全国修院之邀,担任全国修院宗教艺术部美术教师,从此,一边教学一边从事中国特色的绘画创作。2010年12月,修女在西安南堂举办了个人画展。共展出写意、工笔类作品30余幅,展品精美、题材丰富。其中最让我流连忘返、赏心悦目的是具有浓郁中国文化色彩的《最后晚餐》。以往,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是达芬奇笔下的西方  相似文献   
65.
徐州教区的修女集中在徐州耶稣圣心堂进行了三天避静后,于11月21日,圣母奉献日在圣心堂举行发愿仪式。玛利亚、周维秀发初愿,富晓侠、王青等几位修女发复愿。上午7点半,教区王仁雷助理主教在祭台前宣召周维秀,她在祖父的陪送下来到主教座前,距在天主台前,主教宣布接受她的申请,批准她为徐州教区献堂会的修女。并发给她一身会服。当身穿新会服的周修女再次跪在主教座前,  相似文献   
66.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9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大庆的日子,武汉市天主教内也是捷报频传,武汉教区神长教友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喜悦。2008年10月3日,汉阳圣母修女院的匡德先、沈爱云和张进平3位修女矢发终生大愿。邀请来自宁夏银川教区的李晶主教主持永愿大礼,湖北宜昌教区吕守旺主教和近30位神父参与共祭,30余位修女和300余教友一同见证了这庄严肃穆的礼仪。  相似文献   
67.
林超群 《天风》2016,(6):22-23
教会当中的临终病人、家属,以及丧亲之人都需要关怀和帮助。人追求的目标是优生、优育、优活、优死,“善终”是每个人的追求,所以,教会开展临终关怀事工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8.
2003年11月3日到11月26日“一会一团”主办的第二期修女会会长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培训班于11月6日上午8:30正式开始,首先大家同唱天主经,以表达对天主的感恩和赞颂。出席培训班开幕式的“一会一团”主要领导有主教团主席刘元仁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兼秘  相似文献   
69.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恢复以来已二十多年,我们江苏省天主教在教会建设方面,注重堂口的落实与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培养。在落实堂口及培养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工作上,得蒙天主圣神的指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我们江苏省天主教神职、修女、爱国会人员的生活、工作,离天主的托付和广大教友、社会群众、政府领导的要求还甚远,我们还必须对自己加压,对个人的“立德”修养要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70.
报道     
《中国天主教》2003,(4):22-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