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篇 |
免费 | 128篇 |
国内免费 | 233篇 |
专业分类
17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29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83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13.
14.
从道德哲学角度考察和反思近些年来伤害无辜民众的社会恶性事件,可以看出,它们既是严重危害社会的公共安全事件,更是关涉到人的精神层面的伦理事件,其精神根源是“怨恨”。“怨”作为“自我心灵折磨”,直接导致个体的“精神沉沦”,并以“匿怨”的形式破坏着个体“正人心”的内在德性修养。由“怨”的“自我心灵折磨”向“恨”的“自我心灵毒害”的转化,使“恨”在精神中又一步步由意识透过情感态度,现实化意志行为,最终摧毁个体与伦理实体之间的精神联结。因此,要有效化解“怨恨”的分离力量,需要发挥“爱”的伦理同一性力量,即培养个体“爱的能力”。首先,应当发挥家庭以“爱”为核心的伦理教养功能;其次,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为培养个体以“正义感”为核心的“爱的能力”提供制度保障;最后,对德性的向善性和“爱”的伦理同一力进行“精神融合”,从而促使个体以德性的超越力量从各种人生困境和人伦矛盾中超拔出来,以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5.
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道德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百个国家终于意识到保护地球刻不容缓.尽管应对气候变化符合人类共同的根本利益,但事关各国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每次气候谈判的分歧焦点再次警醒全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依然颇受争议,保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基础地位.本着气候公正这一根本宗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道德和理性主要体现在:遵循了可持续思想,体现了各个国家的历史责任,考虑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现实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共识原则.过去,它促成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协议书》的签订,它还将指引全球在气候谈判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能力的概念为国外研究者广为接受,有关社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扩展,西方学者对社会能力的定义和测量、对教师期望、成绩差异、危险行为以及对社会能力的结构、作用和培养方案进行的探讨,极大地增进了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儿童社会适应和认知发展的理解。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能力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元认知发展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其中儿童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估又是研究者很感兴趣的课题。大量研究表明,与年长儿童和成人相比,年幼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在各种任务中的成绩作出不切实际的高估,这种高估具有跨领域的一致性,并且具有内在固执性,即通常不受过去失败经验的影响。这就是所谓幼儿元认知“乐观主义现象”。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整体回顾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作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验的方法,对371名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男女生的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趋势基本相同,男生整体上要略高于女生,差异不显著;(3)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学校类型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趋势上,城市小学二到三年级停滞不前,乡村小学则迅速发展,之后发展趋势相同;(4)三到四年级是小学生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对2157名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特点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从初中到高中,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出现下降的趋势;男生在计划制定上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沟通、支持寻求上显著低于女生;班干部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显著高于非班干部;(2)中学生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分为建设型、一般型和不良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2.9%、42.8%、34.4%,建设型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好于一般型和不良型;(3)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状况显著相关,其对积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各维度中,问题趋近和问题回避的预测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