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2篇
  4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7,(3):99-111
该文针对美国当代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①的宗教真理认识论,指出,按照普兰丁格的排他论的宗教真理认识论,并不能保证基督教信念在面对其他宗教信念时具有优越性,因为其他宗教也可以宣称它们符合普兰丁格的宗教真理标准,从而它们的信念为真。因此普兰丁格的认识论是自相矛盾的、失效的。相比之下,普兰丁格的老师阿尔斯顿(William Alston)的实践的和生存论的宗教真理进路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02.
个体认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个体认识论是个体对知识性质和认识过程的信念,这些信念深刻地影响知识获得和知识建构过程。学生的认识信念是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关键成分之一。关于个体认识论研究有个体认识论的发展研究、个体认识的信念系统研究和个体认识的元认知过程研究等三种主要研究取向,这些研究取向既面临着新的问题又各具挑战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3.
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家  刘丽虹 《心理科学》2007,30(2):359-361,386
考察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实验1考察在有空间语言线索提示下南、北方被试空间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当给予空间语言线索提示时,南、北方被试都更多地以所提示的空间参考框架定向。但语言线索对南、北方被试影响不同。实验2考察非定向性的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下北上”的术语影响被试对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4.
黄兆坚 《天风》2003,(10):42-42
合一是基督教的术语,耶稣在分离的祷告(约17章)和保罗在以弗所书中多次提到它。合十是两手放胸前,十指相合表示敬意,原为印度礼节,后为佛教所沿用。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关,在丢勒的名画“祈祷之手”中,我看到了一个新意。  相似文献   
105.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代英美元伦理学的讨论中,这一问题往往表现为关于道德分歧以及解决这种分歧的道德论证的性质的争论。这种争论之所以重要,  相似文献   
106.
医院提出"病人就是上帝"的口号并没有让广大患者得到真实的利益,新时期提高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在于培养医生的医学人文精神,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则需要医生树立起把自己看作上帝的高尚信念.  相似文献   
107.
民艺之美     
王娟 《美与时代》2015,(4):38-39
民间艺术是相对于正统文化和文人雅士的艺术而言的,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它的美是平凡而走心的,它不用富丽堂皇的形式,没有华丽的"衣衫",它美得接地气,美得让人向往。民间艺术拥有最美的信念,继承了原始艺术的理念,永远将大众的审美理想,种族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地域发展的趋势呈现在艺术作品中,并显现着"生命繁荣"的记忆。它的形式美是张扬而不张狂,大胆夸张,造型优美,意境崇高。民艺之美在于实用之美,创造者在制作之初多以实用为目的,从实用过程中体现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群际态度是人们对于某一群体的喜欢或不喜欢,包括外显群际态度和内隐群际态度,它是一个群体对另一群体正负连续体的评价。群际信念是人们对某一群体特性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认为,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是耦合关系,相互影响,相倚存在。但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也存在分离性证据,即存在矛盾性和非统一性。为何形成耦合或者分离,文化定型论、群际态度补偿机制(低地位群体的创造策略、高地位群体的慷慨策略),以及认知差别等都成为调节性平衡点。探讨群际态度和群际信念的分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干预和消弭群际边界与群际冲突,缓和群际关系具有深远影响,可以支持其独立路径予以针对性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09.
中西哲学术语的双向格义——以《论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义”原本是魏晋时期流行的解释佛经的方法 :“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 ,为生解之例 ,谓之格义。”(《高僧传·竺法雅传》)对于这句话 ,《哲学大辞典》的解释是 ,“将佛经中名相与中国固有的哲学概念和辞汇进行比附和解释 ,认为可以量度 (格 )经文正义”。冯友兰说 :格义“就是用类比来解释”。① 既然是类比 ,当然不会确切 ,据说 ,“格义”之法被鸠摩罗什更加确切的翻译法所取代。但我很怀疑确切的翻译能够离开两种语言之间的类比 ,比如 ,汉语佛经中“有”和“无”、“空”等术语的意义 ,是否能够离开与道家思想的类比呢 ?“格义”在佛经翻…  相似文献   
110.
这篇文章探讨实践推理中目标推理的问题,试图发现一个理性主体从信念和愿望形成目标的基本逻辑标准。文中的分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从只包含信念和愿望的基础模型开始,到增加了数值和排序方式表示愿望偏好的混合拓展模型结束,都给出了相应的目标形成标准,并构造出了形式化的目标形成理论。最后,我们探讨了不同模型形成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混合拓展模型中目标的存在性等基本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