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学海》2017,(2):141-147
公共领域中的信任类型以及信任的延展半径,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治理模式。在传统的国家治理语境中,信任是作为一种治理简化机制而被使用的,经过工业社会的理性建构之后,信任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工具属性和目的论色彩。随着国家治理的日益复杂,信任的简化功能也相应地内卷化和复杂化,以至于不得不发展出"元简化"功能来化约经典的简化功能。元简化是由反思性推动的,是将信任彻底工具化之后的功能再造过程。然而,无论是简化亦或元简化,都是在机械论逻辑下解读高度复杂性的国家治理问题,此时的信任不仅是完全功能性的、构成性的和还原性的,更是简单的,是希冀于实现"以简驭繁"的国家治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高度复杂的世界使机械论的基座崩塌,唯有承认信任与合作是同构的,并主动去赋予信任以合作的意涵,才能引导国家治理系统走向良治。  相似文献   
482.
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均认为中国社会中的人际信任是一种差序格局的模式。本文将人际信任具体区分为亲缘信任、熟人信任和外人信任,指出信任水平从亲缘、熟人到外人依次降低,并且宗教信仰对不同的人际信任类型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2007年居民文化生活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无论哪一种宗教信仰归属都不会显著增强亲缘信任和熟人信任的水平,比如佛教徒、道教徒的亲缘信任、熟人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无信仰者;但是宗教信仰可以显著增强普遍的外人信任,比如佛、道教和基督宗教都能显著提高外人信任;宗教信仰的重要性和宗教活动参与频率也能够提高信任水平。另外,基督宗教比佛、道教具有更高的教内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483.
对《管子》《商君书》与《韩非子》三部经典的法家著作中的信任观与信用观进行了分析,得到法家学派信任观的四个特点:重视个体信用但并不盲信道德;明确信任的作用但对信任非常谨慎;试图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角度来保障信任;辩证地区别了个体信用与国家信用这两种不同层次与重要性的信用。法家学派塑造过辉煌的国家建设成就,其信任观在当代中国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4.
健康膳食行为意向是指个体对自身即将做出的膳食行为进行健康取向的评估与判断。通过两个研究对1848位中国居民的健康膳食行为意向及其抑郁症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编制的《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适合研究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的原创性测评工具;中国居民健康膳食行为意向由调味适当、膳食平衡、食物多样和食量控制四个因素组成,并且均与抑郁症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食量控制和食物多样对预测抑郁症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85.
信任在日常生活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任研究如果缺失伦理的视角,就等于将信任的生活背景遮蔽了。从信任的发生学角度考察,真正的信任应该是具有伦理性格的。为了确证其伦理蕴涵,首先我们应确证信任是以承认信任是一种德性为基础的;既而我们需要展开关于信任与善和正当的讨论,从而深入挖掘出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任。而现实中信任在现代性场域中的缺席状态,要求我们对信任的伦理性格予以充分关照,厘清信任的正当性与应当性问题,让信任必然性地要求获得他者的承认和认同,成为人与人交往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86.
杨建辉 《美与时代》2013,(12):96-96
从写意人物画从新文化运动后开始谈起,着重研究了中国当代写意人物画在写生环节中呈现的造型要求,并探究当下的写意人物画在写生中几种造型观,以激同行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487.
我国医患信任的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现行医患信任法律制度的缺陷,探讨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的思路与途径;搜集法律制度等文献资料,并开展访谈,对研究问题的现实存在提供佐证;结果发现,我国已经构建了医患信任的法律制度体系,但制度设计、实施存在缺陷;医患信任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  相似文献   
488.
诚信之道     
  相似文献   
489.
《学海》2017,(6)
当前,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国家间信任的问题。一般来说,国家间互信有三个主要维度:理性选择维度、情感心理维度和文化认同维度,其中的情感心理维度是其中一种深度模式。目前,各国主要强调的是"战略互信",也就是理性选择基础上的关于战略利益方面的互信。但是,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下的战略利益维系的互信并不稳定,国家间更需要发展出一种更深程度的信任,即情感性信任。信任理论认为信任固然有利益的理性计算,也受到行为者情感状态和关系的影响。国际政治中主要理论虽然强调行为体的理性假设,也认为情感心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路径。信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情感因素研究,构成了国家间情感性信任的理论基础。决策者和公众的情感状态都影响国家间情感性信任的形成与维持。中美缓和中双方情感增进的案例,有力地证明了情感性信任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这种情感性信任会成为两国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基石,为当今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提供了积极的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