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伦理学界颇有影响的内尔·诺丁斯的伦理关怀理论,以女性主义视角构建无性别差异的关怀伦理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相互关怀,特别是把关系性作为关怀伦理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对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强伦理关怀,积极构建良好的关怀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良好关怀关系的构建着力于建立信任,落实于履行责任,包括政府公职人员做好伦理关怀,全社会增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怀能力,人类有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视野的全球伦理关怀的作为,这些正是把关怀作为变革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一种理想来追求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2.
卢海陵  杨洋  王永丽  张昕  谭玲 《心理学报》2021,53(12):1376-1392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是信任研究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感知不被领导信任会对员工的自我产生不利影响。相反, 传统领导方式“激将法”则认为领导的不信任可以刺激员工展现更好的自我。为了解释上述矛盾, 本研究基于自我评价理论和心理逆反理论, 采用实验研究和多源多时间点问卷调查研究方法, 探讨了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对员工自我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强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降低员工的工作效能感削弱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当员工感知领导能力较弱时, 感知能力不被领导信任会通过增强员工证明自我能力动机提升员工的工作努力和绩效表现。  相似文献   
203.
摘要 为探究大学生微信成瘾的原因及其心理机制,采用自尊量表、网络人际信任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和微信成瘾量表对931名来自三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自尊与焦虑、微信成瘾显著负相关;焦虑与网络人际信任显著负相关;网络人际信任、焦虑与微信成瘾显著正相关。(2)自尊对微信成瘾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焦虑、以及焦虑和网络人际信任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对微信成瘾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对减少大学生微信成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4.
朱秋锦  张帆钟年 《心理科学》2021,44(6):1461-1468
本文基于以往理论,提炼出人际交往中影响信任的两大因素:关系因素和个人特质因素,通过两个情景启动实验尝试探索亲疏关系、可信赖特质(能力、善意和诚信)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亲疏关系除了可以直接预测人际信任之外,还可以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可信赖特质产生间接影响。此外,个体的人情取向可以分别调节亲疏关系对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的效应和通过感知被信任者的能力、诚信特质影响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并且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关系网中的熟人。本研究对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人际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5.
面孔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的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性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性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 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的二态性(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性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的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性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性反馈后的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的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性面孔影响学前儿童的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性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相似文献   
206.
研究使用问卷法调查大学生对于网络交友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并结合行为以探讨信任心理和信任行为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⑴网络交友文本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但偏离不确定的程度较小,差异存在于看到具体信息和产生具体互动之前。⑵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几率选择合作或者做出互动行为,但并不是建立在信任他人的基础上,信任心理和信任行为是两个分离的概念。结合以上两点对单独使用信任心理或信任行为进行研究所得到的不一致结论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对于初次合作式行为具有预测性的整合模型的雏形。  相似文献   
207.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时期,社会风险加剧。其中一个重要的表征就是群体性事件频发。事件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公共政策的不认可,如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能充分考虑民众的接受性,极有可能构成新的社会风险,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接受性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项目欲建立程序公正、结果宜人性和权威信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公共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影响模型,从而有效提升政策可接受性。拟在不同的公共政策情境中通过Scenario、实验室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探明程序公正和结果宜人性对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的交互作用机制,以及权威信任对此交互作用机制的边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于政策可接受性、政府满意度及其因子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8.
研究者发现经济人信念会破坏一般信任。由于不同的活动领域有不同的交往规则,信任主题可能会调节经济人信念对信任的影响。基于所属领域(经济与社会)与风险程度(高与低)两个维度,本研究分析了借钱、消费、捐赠、选举等主题对经济人信念影响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对经济人信念的直接学习(研究1)和间接激活(研究2)都只破坏了消费主题下的信任,经济人信念对经济领域中风险程度较低的主题下的信任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9.
公平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人类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inequity aversion),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会产生不满和怨恨,并不惜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以惩罚对方。以往研究发现,不公平感知(unfairness perception)会降低个体对不公平实施者的信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是否会泛化到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即是否出现溢出效应)?此外,除了亲身经历不公平对待,人们还会作为旁观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不公平行为。当观察到不公平行为且该行为没有受到惩罚时,是否也会降低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操纵提议者分钱方案公平性,诱发公平和不公平情境,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trust game)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研究2同样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让被试作为观察者,观察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中的公平和不公平分配行为,并通过随后的信任游戏考察个体对无关陌生人的信任行为。结果表明:(1)在先前的最后通牒游戏中...  相似文献   
210.
研究从共享经济的态度与实际体验两个层面出发,考察了共享经济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1以160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考察了共享经济态度、信任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以113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忆启动范式操纵了个体的共享经济体验(vs.网上购物体验)。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共享经济态度还是实际体验,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且信任在其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