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圣奥斯定(St.Augustin)的《忏悔录》(Confessium,中译周士良:《忏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中的前五章作为一个专题,是在研究全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自传体的作者与读者的心境截然相反。读者看到的是作者从初始生命状态开始,如何一步一步地呈现生命过程中本然的华彩与庄严,一如我们每一个人试图努力追求的那种秩序。相反,自传体的作者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路线。一位对生命、对愿意与他在心灵中相遇的老人来说,在生命的成熟期回顾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的尽是成血鹃声,赞扬之曲。因此,将拉丁词汇Confessium译作  相似文献   
52.
以善胜恶     
"如果你的仇人饿了,你要给他饭吃;渴了,应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作,是将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0-21)每个人都有过被伤害的经历,也许是身体上受到侵犯,也许是精神上受到侮辱和冤枉。当遇到伤害时你会怎样应对?是反抗、争辩,还是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53.
盐与味     
陈志华 《天风》2013,(1):42-43
透过广为人知的生活实例,以简朴平实的语言形象深刻地阐述信仰内涵,是耶稣基督极为鲜明独特的传道方式。将基督徒比作盐可算为众多饶有趣味的比喻中最为深入人心的一个,此比喻一直都被教内外人士所津津乐道,广为引用。盐与基督徒到底有怎样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54.
《中国宗教》2013,(5):1-1
对雅安人民而言,这是个灾难之春,但也是爱心融汇之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地震后的第一时间起,无数牵挂和热切的眼神,开始投向这片或许大多数人从未踏足过的土地。人们以各种方式接力爱心,真情汇聚成股股暖流……  相似文献   
55.
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长期忽视道德信仰的培育和倡导直接相关。道德信仰是人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持的极度信赖和遵从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具有整合道德品质的功能。道德治理是道德信仰养成的现实前提;道德信仰是道德治理的精神基础。道德信仰培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其极端重要性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人对于道德的尊重和敬畏感,把创新道德教育和厉行道德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6.
五代十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不已,但仍延续了唐代以来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多元信仰格局。儒道佛信仰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地域中分布、影响不一,总体来说,儒家思想居于五代社会信仰格局的主导地位,道、佛信仰仅作为儒家信仰的补充而存在。本文以历年出土的五代十国墓志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文献,对墓志中所反映的五代时期社会信仰状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的高速发展让社会矛盾加剧,突发事件增多,影响社会安定和谐。而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找到最正确的舆论引导点是媒体的责任。本文结合一些突发事件案倒,分析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媒体对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足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58.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59.
包兆会 《天风》2014,(3):44-45
<正>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因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理,故改名为行知。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毛泽东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陶行知受基督教方面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陶行知父母都是基督徒。内地会在陶行知家乡设有耶稣堂,并附设崇一学堂。15岁时,其母在"崇一学堂"帮佣,陶行知经常到那儿帮母亲做事,被学校校长英国人唐进贤看中,免费让他入学读书。崇一学堂毕业后,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他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成为金陵大学首届文科学生。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从崇一学堂到金陵大学,陶行知一读教会学校就是八年。陶行知在17岁左右,即崇一学堂毕业后开始认真思考基督教信仰问题,直至1912年年底在金陵大学读书期间决志信奉基督教。在金陵大学期间,陶行知任《金  相似文献   
60.
近10年来,对亲环境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逐渐从行为主体的个体内部因素转向行为相关的社会外部因素。本文对影响亲环境行为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层面的相关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微观(个体内部因素)、中观及宏观(外部情境因素)不同层次的前因变量,并对亲环境意愿与行为加以区分的系统整合模型。根据该模型的理论框架,指出未来对亲环境行为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