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1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学视角下的“医学迈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是指由各种社会地位相互关联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社会人或人的社会性则是指个人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以及在这些地位上的角色行为方式的总和。诱发疾病的社会原因既可能是包括个人角色行为在内的社会构成要素,也可能是社会结构。医学迈向社会的实质是对那些不利于健康的社会原因实施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2.
过度医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医学-社会问题,给予医学伦理学的解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基本的工作。目前,服务质量虚高而服务收费真高是过度医疗的实质和特点;它貌似临床最优化服务,但却严重背离临床诊治最优化准则,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可能的;伦理学会诊的结论是:该病为疑难病综合征,由医者医学伦理素质低下、医院管理背弃伦理理念、医改政策中伦理机制缺席等多病因相互作用所致;所以,根治过度医疗的处方必须是全方位的、系列连续的、标本兼治的。  相似文献   
13.
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影响机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作松  季浏 《心理科学》2003,26(4):740-740,737
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的极大关注,身体锻炼与情绪变化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许多国内、外的研究支持了身体锻炼对调节消极的情绪(如抑郁、焦虑等),改善心境状态有着明显的效果。美国学者Cox(1994)等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基本假说,即认知行为假说、社会交互作用假说、注意力转移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内啡肽假说、胺假说。试图从理论上解释身体锻炼对情绪调节的机制。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假说大抵存在生物观、认知观和社会文化观等三种理论倾向。  相似文献   
14.
参加朋友的家庭聚会,有幸认识了当地颇具名气的私立医院的院长王先生。当我问及他的发家史时,这个中年男人看上去竟带着几分与他的年龄和阅历不太相称的腼腆。伴着清凉的晚风,在朋友家宽阔的露台上,他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相似文献   
15.
16.
苦瓜与黄连     
小时候,每到夏天,苦瓜是我家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母亲会把苦瓜做成各式花样端上来,可无论母亲变多少花样,父亲费多少口舌,我断断是不肯尝那道叫苦瓜的君子菜,父母也奈何我不得。十二岁,一场大病,让从不尝苦味的我吃尽了苦头,记得父亲开的处方中,有一味药叫黄连,黄连那个苦啊,是从味觉到五脏的渗透,喝过之后,那怕口中塞满了糖,依然苦不堪言。病好后,我对苦味甚淡的苦瓜开始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