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如今营养补充剂倍受人们关注,笔者认为营养补充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营养学、毒理学及化学的相关原理和原则,需要专业人员根据三个学科的基本原理进行研究设计、组织生产,并保证其安全性.对于维生素、矿物质在营养补充剂中的含量,最低为推荐摄入量或适宜摄入量,最高为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且须保持各营养素之间平衡.  相似文献   
412.
《学海》2015,(5):187-192
社会矫正行刑与设施内行刑相对,是将受刑人置于社会生活中,在执行主体的管理与社会主体的帮助下进行犯罪矫治的一种刑罚执行模式。日本社会矫正行刑开展较早,行刑理念先进、法律体系完整并呈现出鲜明的国情特色。本文以日本社会矫正行刑制度为对象加以介绍,希望将其有益经验本土化,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13.
布格里 《法音》2012,(5):30-31
各位高僧大德、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向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主办各方表示深深的谢意。感谢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大长老与中华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414.
献祭是古代宗教崇拜中的主要活动,在古代,人们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人的生存时常受到威胁,朝不保夕,希望得到一种超自然力的保护,通过献祭,尘世之人获得了神灵的允佑,达到了与神沟通的目的,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安全而顺利.  相似文献   
415.
敏感,即感知觉敏锐。适度的敏感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青少年正处于自我意识强烈,热衷关注自我的年龄段,对外界的刺激感觉灵敏,这只是个具有普遍性的性格特点,它有助于自我保护以及防御伤害。  相似文献   
416.
郑家红  尹鹏旭 《学海》2023,(1):206-216
当前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仍存有较大争议。虽然新修订的《体育法》第52条明确了体育赛事活动的保护规则,但仍未能解决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性质界定问题。在体育赛事转播权的理论观点尚不能做到逻辑自洽之际,将体育赛事转播权视为一种民事法益,并为其提供有限保护,既能有效协调体育赛事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利益,也能维持现有民事权利体系的完整性。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益保护模式构建起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动态利益平衡机制,并为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权利法定化保留了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417.
418.
我国是政教分离的国家,"法"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保护公民和组织权益、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宗教的制度和规范,是约束教徒和本宗教组织的行为指导。正确认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有利于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有利于宗教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419.
李祎恒 《学海》2023,(5):176-185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我国亟待通过法治化手段来消除国土空间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构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区域国土空间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发展等结构性问题的根源是国土空间权力(利)的失衡。要破除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困境,就必须将空间涵摄于法权关系,并以区域国土空间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遵循整体性、平衡性和多样性的空间需求,完善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法理逻辑,进而为建立健全充满开放性和可能性的差异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20.
本文以中国和波兰为例,试图分析并阐释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转型经济国家社会保护机制建立和发展的制度逻辑.虽然中国与波兰两国的经济改革都导致了明显的社会分化,但是由于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外部约束条件的差异,在中国和波兰,政府针对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市民社会的政治压力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明显影响了两国的社会政策模式.为减轻社会分化和不平等带来的冲击,中国在转型过程中社会保护机制形成是通过建立强调社会秩序稳定、"去政治化"(De-politicizing)的反应型社会政策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双重方式来实现的,同时突出机制建立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特征.而在波兰,由于受到了不同社会精英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市民社会的政治压力左右,以及国际外部环境与国际组织的影响,该国社会保护机制的形成则更多是通过政治协商与谈判的渠道来完成,其机制建立突出了民主参与和协商的因素.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同中国长期推行经济发展优先的格局不同,波兰的政治制度的变化、"回归欧洲"的普遍社会预期和欧盟的外部制度约束,加快了其社会保护机制建立的制度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