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光武信图谶     
西汉末.王莽篡位.倒行逆施。民不聊生.各地纷纷起义。光武刘秀起自宗室.两年而有天下.光复旧物,延祚几二百年,名为中兴.实为创革。史称其豁达大度同符高祖.才明勇略非人敌:而其博学多闻.雅有儒风.又与高祖之好酒色溺儒冠之行绝不相同。然而.在光武帝身上有两大缺憾.  相似文献   
812.
白理明  刘若民 《天风》2005,(12):38-39
今天我们所读的经文选自《使徒行传》。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使徒保罗在雅典遇到知识界人士,使徒保罗在向那些最富有怀疑精神的人解释自己的信仰。在雅典,保罗和以彼古罗、斯多亚派,以及城市里其他人辩论(徒17:18)。后来,他们就把他带到亚略巴古,又称“众星之山”的地方,此地是雅典人聆听和评论各种宗教与哲学观点之处。由于这一段经文的缘故,“雅典”已经变成“学术”或“大学”的象征——即哲学与科学知识的中心。雅典和象征信仰的“耶路撒冷”常常是相对立的。雅典和耶路撒冷都是象征。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  相似文献   
813.
814.
本文以语言为线索,通过对敦煌道教文献与《正统道藏》的研究,厘清了灵宝经的传说与史实,梳理出了灵宝经起源与流传的脉络,揭示了葛氏家族对灵宝经的传承与行世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15.
儒家之经权观念起源甚早,先秦儒家主要是在道德意义上讲经权."经""权"二字并用出自<春秋公羊传>,其中"权反乎经"的观念影响深远,但后代儒者对此观念削头去尾,由此就形成了"权反乎经"的双重面貌.宋代理学家扬弃了以前的经权观,以朱熹为集大成者,形成了将经、权统一于道之下的经权观,而所涉及的领域也从道德扩展到了对政治与历史...  相似文献   
816.
我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名誉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五台山研究会特聘顾问吕澂先生,因病于1989年7月8日5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  相似文献   
817.
《佛教文化》1994,(4):49-53
般苦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集灭道。无留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相似文献   
818.
<正> 也曾问道于泰山之巅,时序盛夏,日暮时分,华灯初上,与友携行,深夜登临,可谓风餐露宿。身为炎黄子孙、齐鲁儿女,早知巍巍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东方,昂首天外,五岳独尊。今日始能亲身感受泰山之博大,初则山势平缓,徐徐而进,时而峰回路转,蜿延回环,途中劳逸结合,且走且停,夜深露凝,时闻虫鸣,微风徐徐,惬意非常,于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天门矣!抬眼望去,前方一灯如炬,悬挂于极高远处,望  相似文献   
819.
至少在元末明初即已出现的"插秧偈",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其作者问题开始罩上了迷雾,其内容也出现了变异.本文根据历代典籍的相关记载,对该偈的演变源流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论及了其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0.
本文从陶弘景《登真隐诀》中所描述的《大洞真经》"大、小本"的关键区别"回风混合之道"入手,指出《云笈七签》卷三十《大洞回风混合帝一之法》即为其完整文本。由于其与修诵本经至为密切的关系,该经法本在原初《三十九章》前。在从《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高玄真经》到今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的发展中,该文本最终被剪辑编入《三十九章》中,从而形成今卷二至卷六的主体内容。通篇完整的文本对应、微殊差异以及本经卷一所启"大洞真经师"和"回风大混合师"的内证表明,今六卷本实乃陶氏所见含"回风混合之道"的"大本"在发展中改编增补而成,这是破解今本《三十九章》层次结构的密匙,可印证或纠正既有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