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那航硕 《中国宗教》2018,(12):68-69
《戒坛图经》作为中国佛教立坛传戒的概论性典籍得到广泛认可,对于规范后世中国佛教的传戒思想、仪式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佛寺建筑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唐代,佛寺在形制上已经基本定型。这种多院落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和特点。佛教戒坛是举行授受戒律仪式的场所。据《释氏要览》记载,戒坛始自天竺楼至菩萨请筑戒坛,为比丘授戒,得到佛陀同意,于是在祗园精舍外院建戒坛。  相似文献   
162.
2010年8月28日至29日,"2010’中国梵净山弥勒道场金玉弥勒开光仪式暨佛教文化研讨会"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梵净山隆重举行。会议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社、贵州省宗教学会主办,铜仁地区佛教协会、铜仁地区民宗委等承办。国家宗教局蒋坚永副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大和尚、贵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心照大和尚,以及贵州省政协、贵州省宗教局、铜仁地委等单位的领导亲临会场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163.
论“五常”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传统道德的典范形式。"五四"运动以来,因为受"三纲"之累而遭到了猛烈批判。实际上,"五常"完全不同于"三纲","五常"是扎根于人性而形成的道德理念,具有纯粹的抽象的形式和普遍适用的合理内核,具有永恒的价值,是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时代,"五常"必须与"三纲"切割,经由树立新"三纲":自由为立人之纲,正义为立社之纲,民主为立国之纲,重新组合为新三纲五常。新"三纲"与"五常"的组合,有因循,有损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文化守成与文化创新的结合,可以取代旧三纲五常而通行于现时代。  相似文献   
164.
《佛说安宅神咒经》是一部重要的汉传佛教早期文献,经文中的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均源于汉代本土信仰,该经当是后汉时期创制的一部伪经。《佛说安宅神咒经》在创制过程中,接纳、吸收、改造了本土安宅观念和神煞体系,从而将普通民众的风水信仰纳入到其宗教仪式中,这是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获得信众的重要途径。《佛说安宅神咒经》对道教的安宅科仪及风水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为我们考察佛教与道教、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5.
北宋神宗时期,四川成都出现了一位高道蹇拱辰。他因悟人生之虚幻,离家远游各地,居庐山修道,期间又到京师,与苏轼、苏辙、秦观、贺铸、李龙眠等名士交往。在内丹修炼尚未盛行之际,蹇拱辰结合《黄庭经》,创立了  相似文献   
166.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167.
李世峥 《天风》2012,(12):16-17
在使徒时代,教会尚属“新生事物”,并没有被那个时代所理解、所接纳。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获取社会和民众认可的机会。据《使徒行传》3章记载,彼得、约翰曾借着对一位瘸子的医治,向在场的犹太人展示了教会的见证,使他们“满心希奇惊讶”。在这个过程中,彼得说了一句重要的话——“你看我们”,这是引起瘸子注意并引来众人关注的直接源头。“你看我们”,这是教会为见证基督的荣耀而向社会和民众发出的邀请。  相似文献   
168.
佛教"疑伪经"与弥勒信仰--以佛教经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宗教学研究》2006,(1):171-174
"疑伪经"是中国佛教经典中所特有的一类经典,它们尽管受到种种鄙视和排斥而难以流传,但是,从佛经目录中可以看出这类经典在特定时期仍然大量存在和流行,有些甚至保存至今.其中,有一部分关于弥勒信仰的疑伪经,是反映弥勒信仰在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发展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弥勒信仰在当时社会中的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69.
弥勒信仰乃最早传入中土的净土信仰。本文从净土观念、弥勒信仰与念佛法门之间的关系出发,考查了早期禅宗与弥勒信仰的关系。文章认为,新兴的禅宗最初是以念佛三昧为出发点,称念弥勒乃其化人方便之一;禅宗之传衣说,实源自释迦通过迦叶而转授弥勒以僧伽梨之记载;无论从文献还是出土文物而观,净众保唐禅派皆崇奉弥勒。  相似文献   
170.
<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经蕴含着丰富的净土思想,明确提出了"心净则佛土净"这一著名命题.本文从菩萨取净土之目的与方法的角度,认为<维摩诘经>中菩萨取净土的目的是度化调伏众生,此即为"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的内含意蕴,还阐述分析了建立净佛国土之净土行和"心净则佛土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