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谢瑞琪 《法音》2021,(3):35-43
《维摩诘所说经》云:"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1]《金光明经玄义》云:"此娑婆国土,音声为事。"[2]《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云:"若有众生乐向鼓、贝、箜篌、簧吹、箫、笛、歌舞音乐等乐,大德须菩提。我随如是诸众生等,所有悕望所求所乐一切给与。然后劝发无上道心。"[3]经典籍中有诸多关于音乐的描写,教对于音乐的重视不言而喻,实际上,原始教的主要传播手段便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192.
徐慧茗 《法音》2021,(3):50-56
中国汉地教经北周灭和隋唐之际的战乱,以长安、洛阳、邺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发生过一南一北两次大规模的僧众流动。其中向南一支广布于淮南江表诸郡和荆襄地区,日益发达,最终成为禅宗的发详地。其标志是初唐道信和法融两支禅系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3.
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这个"美"字来表达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最为贴切。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魅力绵延数千年,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相似文献   
194.
牟宗三是现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中国教的研究有着两次意义深远的转变,学最终在其思想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早年受其师熊十力的影响开始对教有所涉猎,但更多偏重于知识性的了解,直至一次特殊的机缘方才对学用力。这一转折所引发的"悲情三昧"直接影响了牟氏哲学的整体进路。《性与般若》这部巨著则标志着牟氏学思想的成熟,其中肯定了天台圆教有一特殊的"教式的存有论"可以对法之存在等问题作出圆满的交代。这一"存有论转变"的意义在于,牟宗三最终认识到不必亦不可用儒家之体用义、创生义去衡量教,而应以"不以教为忌"的态度正视之。牟宗三跳出了拒斥老的窠臼,亦由此展现了新儒学之"新"的另一面向。  相似文献   
195.
教和道教均有厨经.教有敦煌写经《说三厨经》《说停厨经》以及在敦煌写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高野山写经《说三停厨经》,道教有《老子说五厨经》.虽然天厨思想在中、印都可追溯各自的源头,但就这些厨经的内容和结构来看,道教的厨经逻辑顺畅,而教的厨经却问题颇多.本文通过比较道两教的厨经,研究天厨思想的内涵、道厨经的同异之处以及道厨经的具体方法,最后总结出厨会传统演化的社会学景象.  相似文献   
196.
许外芳 《法音》2002,(11):28-33
苏轼以“东坡居士”自称,可见他受教的影响很深。关于苏轼和教的关系,人们一般都注重研究禅宗对于苏轼的影响,或是研究苏轼与禅林的交游。实际上,苏轼有极其浓厚的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苏轼的净土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前身是一个僧人;他多次施舍财物以造作阿弥陀像,并且作了不少颂诗文;他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作水陆道场,以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兹据《苏轼年谱》[1],并参以有关资料,细考苏轼生平有关西方净土的事迹,请大德专家指教。轮回说是教得以广泛传播的核心教义之一。苏轼…  相似文献   
197.
桑吉扎西 《法音》2006,(1):45-50
2005年11月11日,法门寺指舍利在中国教界组织的护送团、护法团和韩国教界组织的迎请团护侍下,从陕西被迎请至韩国,先后被供奉在首尔市奥林匹克体育馆(11月11日至12月4日)、曹溪宗著名道场道诜寺(12月4日至8日)和釜山市会展中心(12月8日至20日),受到韩国教四众弟子和广大民众的虔诚瞻礼。一11月11日,中韩两国教界大德、四众弟子及各界嘉宾在首尔奥林匹克体育馆共同举行指舍利安奉仪式,揭开了瞻礼活动的序幕。11月22日,韩国教曹溪宗于汉城奥林匹克体育馆隆重举行法门寺指舍利瞻礼供奉法会。来自曹溪寺、奉恩寺、能仁禅院、九…  相似文献   
198.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文革期间被破坏的大批教寺院逐步得到了恢复和建设,随之古老的教造像艺术也开始兴盛起来,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教和教造像艺术都出现了一段时期的断层。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传统艺术的衰退与失传,严格地说,近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开始引入中国后,教艺术也如同中国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开始崇尚西化。  相似文献   
199.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与孔子差不多生活在同一时代,但面对同样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子却提出了不同于孔子的解决方案。如果说,孔子提出了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倾向于用礼乐教化的方法来重建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那么,老子则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通过对社会文明异化的批判,来解构仁和礼对中国社会生活的约束而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实现对个体生命的关怀。老子以后,道家思想经历了战国中期的庄子、秦汉之时的黄老、魏晋时期的玄学等不同的阶段。魏晋玄学以后,从道家学派史的角度看,道家学派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思想理论在与儒家和家的相互借鉴、融合与渗透中,主要通过道教学者对道家著作的注疏和对道教思想的发挥,而继续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并始终在中国思想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生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儒、两家对道家思想的借鉴、吸收和发挥(例如宋明理学和禅宗),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看作是道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延续和发展,也值得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探讨道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曲折发展,特别是从道与儒、的关系中来揭示其曲折发展的特点、独特的社会作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0.
寿星老人考     
郭佳 《宗教学研究》2020,(1):258-265
寿星老人与道教神系中的"南极老人""南极长生大帝"等无关,唐玄宗将寿星之祀设于君王诞辰节日举行之后,寿星才在晚唐时期成为道教神仙,并与生日习俗密切相关。北宋初期君王诞辰节日出现了献寿星图为贺礼的生日习俗,寿星图上的神仙还不是寿星老人。生日习俗中的寿星图发展成为生日之人的画像,寿星老人的形象由此在北宋中期出现。苏轼的《寿图》揭示了寿星老人的形象来源于作的画像为寿星图,该形象可能基于当时十八罗汉的教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