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名人广告源可信度因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学报》2004,36(3):365-369
对601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名人广告源可信度包括四个因素,即专业性、吸引力、品德和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四因子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12.
心理控制源与抑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钟慧  李鸣 《心理科学》2004,27(1):171-174
本文回顾了心理学领域中关于心理控制源的几种理论.重点介绍了罗特的心理控制源理论。此外,还介绍了关于心理控制源与抑郁之间相关性,以及心理控制源与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抑郁症之间相关性的以往研究结果,并指出以往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13.
《禅林宝训》反复宣说的道、利之辨以及诚信等道德规范 ,在内容乃至形式上与儒家伦理基本一致。《禅林宝训》充分吸收儒家伦理思想 ,主张儒、佛融合 ,一方面是加强丛林自身道德建设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国禅宗人间化的客观要求。佛教的五戒十善等伦理与儒家伦理存在相似之处 ,这为《禅林宝训》充分吸收、融合儒家伦理提供了内在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214.
215.
拉扎勒斯认为应激就是需求与应对源间的不匹配。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应激是普遍存在的。适度的心理压力或应激,对大学生适应环境是有利的。压力源或应激源的存在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应激源之后不一定都会产生应激状态,还有导致应激的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尤其是个体主观的认知评价等中介因素作用极大。影响大学生应激性评价和因素至少有四个方面是重要的,是与事件相联系的情绪、事件的不确定性、事件的意义评价和自我效能感等。  相似文献   
216.
王燕萍  冯国 《法音》2002,(3):4-4
新华社西安2月21日电(记者王燕萍、冯国)两岸佛教界人士今天称,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瞻礼供奉是两岸佛教界的盛事喜事,是功德之举,必得圆满。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团长圣辉法师说,这枚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大陆与台湾佛教界共同精心组织下,就要从千年古刹法门寺赴台瞻礼供奉,这是佛门一大因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副团长刀述仁说,这次将舍利恭送到台湾,使台湾信众能亲自朝拜到佛祖真身,是千载难逢的幸事。台湾地区佛教…  相似文献   
217.
在明代理学中,罗钦顺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与理学、心学和气学都有较深的瓜葛,但又是三方都难以完全认可的人物。本文通过对罗钦顺在理气、心性与儒佛之辨中具体主张的分析,揭示出其对理学的继承与转向、对心学的抗辩与纠偏以及对气学之开规模、定纲维的作用,并以此对其在明代理学中的地位与影响作了初步的衡定。  相似文献   
218.
理事之迷思     
众人眼中的佛教相状各异,这与佛理本身深奥难解、易被误读紧密相关。列举六组常见的误读:空、三界唯心与空无、虚幻;无常与悲观;无我与无私、去我;平等、无分别与原则;因果与报应;随缘与随波逐流。通过对比辨析,指出佛理在现实中庸俗、错误的理解及其危害。以上例证也彰显了理论阐释与现实执行之间永远的鸿沟,即理事之间的迷思。  相似文献   
219.
佛言祖语     
云何念法施?行者作是念:法施利益甚大,法施因缘故,一切佛弟子等得道。 复次,佛说二种施中,法施为第一。何以故?财施果报有量,法施果报无量;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亦出三界报。若不求名闻、财利、力势,但为学佛道,宏大慈悲心,度众生生老病死苦,是名清净法施。若不尔者,为如市易法。  相似文献   
220.
《法音》2009,(4):13-13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 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首先为我们的世尊导师释迦牟尼佛献上白莲花环般的赞词。今天,从世界各地专程莅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高僧大德以及众位大善知识们在此地云集之时,我能够再次参加感到非常荣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