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赵桐 《法音》2012,(3):50-51
译者前言: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藏共有7部论:1、法集论(Dhammasangani)2、分别论(Vibhannga-ppakararna)3、界论(Dhātukathā)4、人施设论(Puggalapaatti)5、论事(Kathāvatthu)6、双论(Yamaka)7、发趣论(Patthāqnappakarana)。这7部论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无源于巴利文的完整译本,因而学修阿毗达摩十分不易。为方便大家修习,译者选  相似文献   
912.
《法音》2012,(3):37
本刊讯戒幢佛学研究所是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的佛教研究机构,位于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中。本所提倡"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建设,以"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为修学核心和次第。现面向全国招收新一届本科班、研究生班学生。  相似文献   
913.
心澄 《法音》2012,(8):38-43
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自两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外历代高僧大德锐志翻译佛教原典,精心研究,创建宗派,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典籍,源远流长,卷帙浩繁,对佛教传承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教内实际和参学过程中的见闻,就佛典的诠释、整理和保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感受和思考。一、佛典的传统翻译诠释方法及其现代语体的转换尝试  相似文献   
914.
袁经文 《法音》2012,(7):7-12
唯识学作为佛教难治之学,是佛教义理的充分诠显和经教思想的根本依托。唯识学常被学界视为触及和揭示了哲学上有关认识论的诸多范畴和繁富义深问题的学理。唯识学对佛教内涵所具有的囊括性和表述的精致性,成为其最有待认识的重要方面和特征;因为唯识学常被学界误解为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产物,其实,小乘"阿含部"经典就有隐  相似文献   
915.
《中国宗教》2012,(10):36-37
佛教慈善,首重对人类心灵境界的提升,注重增强人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心理缓释能力。上海市玉佛禅寺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时始终秉持通过慈善举措,帮助困难者脱离心灵上的煎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理念。为了推动慈善事业朝着更加专业、有序和规范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玉佛禅寺成立了觉群慈爱功德会。作为玉佛禅寺专门的慈善机构,觉群慈爱功德会立足"精神慈善",以"日行一善,快乐365天"为慈善理念,号召广大信众及爱心人士,每天捐出一元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觉群慈爱功德会的宗旨是:让做慈善的人心理没有压力,在完全自觉、十分自愿、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帮助别人;让享受慈  相似文献   
916.
江苏省以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为契机,加强佛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对佛教教职人员的引导力度,进一步做好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常态化工作,把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917.
在教义阐释工作中,要积极整理、阐释和弘扬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爱国爱教言行,特别是爱国守法、爱教守戒的言行,古为今用,温故知新。爱国守法、爱教守戒是当代藏传佛教高僧对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弘扬,也是对藏传佛教践行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具体要求,符合藏传佛教的实  相似文献   
918.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承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是全民族文化的损失。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承担着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佛教古籍在寺院古籍中占据主要部分。什么是佛教古籍?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目前通行的定义,主要是指书写或印  相似文献   
919.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海外相关地区的佛教信仰体系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在倡导国际文化新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0.
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