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常侍释迦牟尼佛左侧。胎藏界之文殊,左手持青莲,表示专司一切如来之智慧,不染着法的无相之智慧;金刚界之文殊,右手持利剑,表示能断一切烦恼。文殊菩萨骑着青毛狮子,狮子是百兽之王,是最勇敢的,不怕一切而毅然前进的。文殊手持莲花或手持利剑的形象,  相似文献   
992.
第二十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简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报》2008,40(9)
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于2008年7月20Et至25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IUPsyS,简称国际心联)主办,德国心理学家联盟(German Federation of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承办。来自70多个国家的6500多名心理学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代表300多名,是迄今为止中国心理学家赴国外参加国际心理学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993.
在中国文化中,儒佛两家都十分讲求"孝"道,各自都有系统的有关"孝"的教义,但是儒佛两家的"孝"道观是有差别的:(1)儒家以德教为基础,而佛教以感恩为基础;(2)儒家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解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身心之困,而佛教要求子女帮助父母获得佛教的解脱;(3)儒家要求子女以"三年之丧"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而佛教要求子女以"盂兰盆会"来表达对去世父母的"孝";(4)儒家提出了"人伦父母"的观念,认为互为"人伦"关系的双方都应该发展"孝"的关系。而佛教提出了"众生父母"的观念,认为"一切众生皆是我的父母",因而我对一切众生都必须有"孝"的态度。儒佛这两种不同的"孝"道观已经融合在一起并进入了我们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94.
《法音》2008,(11):40-44
11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吴瑞莲来到北京龙泉寺,对学诚法师就“佛教与社会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采访。学诚法师从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谈到宗教本土化的重要性,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宗教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以及不同宗教间的互融沟通、和谐共存对世界和平的作用,从而对佛教与社会的关系做了深入阐发。  相似文献   
995.
纯空法师是一位画僧兼书法家,非常勤奋,这是与他相识以来给我的印象。他的书画作品很有新意,画面恬淡,风格自然,很能让人体会出一种禅意。法师作画署名云居山人,钤上平常心的印章,这署名和印章都很别致,我很想就此说几句,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纯空法  相似文献   
996.
李音祚 《法音》2008,(12):37-40
一、对佛教的总体看法 佛教是一种以教育为特色、以信仰为基础、以慈悲为核心、以解脱为旨趣的宗教。教育的特色体现为度尽天下所有众生的宏愿:信仰体现为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的信念:慈悲体现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核心教义;  相似文献   
997.
于婧 《法音》2008,(11):14-14
本刊讯10月21日至22日.由杭州市佛教协会主办的“二00八杭州佛教讲经交流会”在灵隐寺隆重举行。这是继今年4月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2008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成功召开之后.中国佛教界讲经说法之风在浙江的延伸和升华。  相似文献   
998.
常正 《法音》2008,(5):58-59
本刊讯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恭逢本师释迦牟尼佛圣诞,首都佛教界人士与四众弟子分别在北京广济寺、法源寺、灵光寺、龙泉寺和北京居士林隆重举行"缅甸风暴"消灾祈福大法会暨浴佛仪式,并为缅甸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的灾区捐款。  相似文献   
999.
李佳佳 《法音》2008,(8):56-56
中新社上海8月6日电(记者李佳佳)佛前点燃心香一瓣,祈愿百年奥运圆满成功。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全体僧众六日举行"众愿祈圆庆奥运"祈福大法会,表达上海佛教界祈福国家繁荣、奥运成功的心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率先代表众法师撞响一记禅钟,钟声浑厚低沉,久久萦绕耳畔。  相似文献   
1000.
王孺童 《法音》2008,(5):11-2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量的佛教经典被逐步翻译成汉文,并广为传播。中国佛教徒在阐释佛经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方式,即把经文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个部分来进行解说,称作"三分科经"。此法始创于东晋道安(312—385或314—385),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