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6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桑吉 《中国宗教》2014,(7):82-83
相对于亭峙岳立的大丛林,位于北京延庆的润泽寺只能算是一个乡村小庙。润泽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它有一个俗称——"地藏寺",因为这里曾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千尊地藏菩萨的寺院。在佛教中,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闻名,是作为"愿力"的象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932.
《中国宗教》2014,(10):F0004-F0004
继2012年在德国、奥地利,2013年在美国之后,10月7日-14日,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英国举行。本届少林文化节包括全欧少林功夫考功大会、佛教与基督教宗教对话论坛等内容。  相似文献   
933.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934.
顾客为什么参与创造? ——消费者参与创造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岚 《心理学报》2007,39(2):343-354
从消费者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创造动机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说明,一般创造性理论所证实的认知需求并未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独特性产品需求、独特性体验需求以及创造激励对消费者创造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信任和创造激励分别调节了独特性产品需求和独特性体验需求与创造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5.
《心理学报》2007,39(1):145-145
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于11月3日至7日在福建武夷山召开。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共计12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41所高校、科研或出版单位,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人,参会人数为历届年会最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纪念高觉敷先生诞辰110周年,弘扬心理学理论研究”。叶浩生主任委员在年会开幕词中申明,本届年会的主旨是“继承与发展”。会议安排了两个半天共四场小组讨论。几个核心议题包括:第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人提出,任何学…  相似文献   
936.
本文把欧美佛教研究学术史划为四个阶段:一、19世纪20-70年代,是起步阶段,确立了以"佛教文献学"为主导的研究范式;二、19世纪80年代到二战,是成熟阶段,在佛典校勘、佛教考古与思想解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形成了旧英德学派、列宁格勒学派与法比学派;三、二战结束到70年代,是转型阶段,东亚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传统的文献学与哲学研究之余,兼顾适应国际政治需要的"地区研究",在方法上更多涉及佛教的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四、80年代以来,欧美佛教研究中心从欧洲转到北美,佛教学术空前繁荣,西方佛教学者置疑他们自身的学术传统与理论预设,探讨佛教与西方社会深度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937.
依附论者对南北经济关系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岱 《学海》2007,(4):135-140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依附论者便对导致世界上富国与穷国之间贫富悬殊形成与扩大的原因进行了很有特色的分析和研究.60年代,一些依附伦者又以拉美地区的具体材料,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70年代以后,依附论者已不再满足于仅以拉美地区的资料来说明问题,而是从整个世界范围的角度和亚洲、非洲殖民地的资料来进一步阐明他们的观点,并对南北经济关系存在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推动现代化理论和殖民主义史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8.
张凌云 《学海》2007,1(3):194-20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前后期哲学基础是一致的,后期理论对前期理论不是历史发展双线论与历史发展单线论的对立,而是合世界历史理论逻辑的发展,是以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发展了前资本主义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国家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是他的伟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939.
方明 《学海》2007,1(5):167-171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对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设计及权利构造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论述对地理标志制度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地理标志具有的知识产权属性及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运用洛克的财产劳动理论,寻找和论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40.
宗炳于义熙十年左右托业庐山,从慧远游;元嘉九年至十二年间,结宇衡山,与何承天往复辩难,申明他的佛学理念,影响颇著。宗炳以中观学说的视域,融涵三教思想,论证了佛教的合理性和超越性;他对神不灭论的内在理路和外在走向进行了阐释,主张息心竭识,以达到法身虚明独运的"泥洹(涅槃)"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