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3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6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528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刀述仁 《法音》2006,(10):5-7
尊敬的帕巴拉·格列朗杰副主席,尊敬的十一世班禅大师,尊敬的列确主任,尊敬的珠康活佛,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今天,我们在拉萨这个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真是因缘殊胜、法喜充满!我会全体同仁无不欢喜赞叹!因一诚会长年事已高,圣辉副会长和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因法务繁忙未能出席会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以及云南省佛教协会对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成立五十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藏传佛教事业做出贡献的四众弟子表示亲切慰问!向莅临庆祝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我们知…  相似文献   
912.
济群 《法音》2006,(4):7-12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913.
常妙 《法音》2006,(5):81-81
斯里兰卡纪念佛胜日卫塞节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佛历2550年度“弘法功德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表彰他在汉语系佛教界保护与弘扬佛法,及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之间友好关系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这是继赵朴初居士于1982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十六届“佛教传道功劳奖”、于1985年荣获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的“庭野和平奖”,  相似文献   
914.
本性 《法音》2006,(9):35-37
佛教团队中,大而分之,有两种师徒关系。一为僧团中的师徒关系,一为僧伽与俗家弟子的师徒关系。虽然宗教的本质不变,其师徒关系的本质也不变,但佛教是不断自新的宗教,师徒关系在不同的时代也显现不同的特征。时间进入21世纪,今天的师徒关系该怎样才好?探索过去,知道现在;总结现在,预知未来。本着忠于佛教根本精神,结合当代佛教界内外因缘的实际,本文拟就新时期应该具有的良好师徒关系内容作些抛砖引玉式的探讨,以期巩固佛教中具有优良传统的师徒关系,并随时代之机,构建新型的师徒关系,尤其在僧俗之间。从而拓展僧俗之间的沟通渠道、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915.
弘法 《法音》2006,(3):31-32,33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佛教的认识,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甚至是不同的“流派”,诸如哲学说、科学说、教育说,可算是丰富多采。孰是孰非此处暂且勿论,因为它们产生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对弘扬佛教的教理、教义都起过积极的作用。时下广为流行的“佛教是文化”说,我们很有必要予以厘清、界定,因为这实在太有现实意义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赵朴初会长敏锐地指出:“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有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1]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16.
杨琳 《法音》2006,(4):3-6
作为有着深刻和谐思想与和平理念的宗教,佛教将对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双和模式”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17.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18.
民间信仰对中国宗教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信仰,虽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但由于它不完全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因此,按正统说法它不属于宗教。尽管如此,民间信仰在中国的影响不亚于宗教。它不仅渗入到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中国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民间信仰对宗教神灵信仰、仪式、组织、教义四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它对中国宗教发展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9.
曹彦 《宗教学研究》2006,29(4):182-184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20.
杨洋  雷雳 《应用心理学》2006,12(1):36-42
该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索了影响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证实了创建的模型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的预测和解释效力:(1)态度、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以及知觉到的对行为实施与否的控制力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的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2)人际规范和知觉到的有用性对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觉到的危险性对态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一般互联网自我效能感(ISE)对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ISE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大学生参与网上招聘意向并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针对网上招聘的特殊ISE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