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在教义阐释工作中,要积极整理、阐释和弘扬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大德的爱国爱教言行,特别是爱国守法、爱教守戒的言行,古为今用,温故知新。爱国守法、爱教守戒是当代藏传佛教高僧对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进一步弘扬,也是对藏传佛教践行爱国爱教优良传统的具体要求,符合藏传佛教的实  相似文献   
962.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承载,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仅仅是佛教界的损失,更是全民族文化的损失。寺院作为佛教和佛教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承担着对古籍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佛教古籍在寺院古籍中占据主要部分。什么是佛教古籍?按照我国图书馆界目前通行的定义,主要是指书写或印  相似文献   
963.
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是一种具有时代要求、中国特色、亚洲特征、国际影响的"全球文化意识"。它作为一种文化对话与合作的路径,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和平发展奠定文化精神资源,塑造一个和谐共享的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佛教以人间佛教的社会姿态,积极主动地走出去,与海外相关地区的佛教信仰体系展开不同形式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在倡导国际文化新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64.
道家和佛教的道德评价都有超越狭隘善恶判断的特点.在道家的价值体系中,“道”和“德”上升到存在论高度,不是狭义的“善”,而是超越人的狭隘判断的本体意义上的正面价值.本体论上万物齐一的境界构成道家道德判断的哲学基础.小乘佛教“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的要求更接近世俗伦理,但也是以解脱论为归依.大乘佛教的“是法平等”从境界论上开出价值判断的“不二法门”.道家和佛教在境界论层面超越善恶的分别对待,就是章太炎概括的“平等二字”.“真平等”是对终极真实的体认.复归自然本性、认识本来面目就能把握“道”和“法界”的本体.道家追求回归天真本性,反对雕琢妄为,佛教提倡去除贪执,以了悟宇宙人生的真实本质,均体现了“以真为善”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65.
当代社会面临着世界性问题: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精神问题。它们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安全以及所有生灵的存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世界各地的仁人志士们都不断地吸取人类文明成果,贡献出各自的思弩和智慧。而佛教理念的生态学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界人士的广泛注视。  相似文献   
966.
7月21日,《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档案》阶段性成果汇报及评审会议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山西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总顾问杨安和,山西省人大原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会长李玉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杨泓先生,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佛教艺术史专家罗世平,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杨建峰,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正森,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副总、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崔元和,  相似文献   
967.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就佛寺的历史脉络而言,该时期达到顶峰,表现在佛寺建筑和壁画创作。其壁画艺术无论以释仪像和诸经变为创作主题,还是以宗教类释仪像画,造型上突出地刻画了宗教的灵异,洋溢着对佛教法力的膜拜,在它身上凝聚着社会变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68.
欧阳镇 《法音》2013,(8):43-48
中国近现代的著名高僧虚云和尚(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19岁时在褔建省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受具足戒。此后,虚云和尚四处行脚,参访名山,拜师问道,足迹历经四川、西康、西藏乃至印度、锡兰、缅甸等地。在他的参访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藏传佛教的两个最重要的场所的经历。虚云和尚于光绪十  相似文献   
969.
夏凡 《法音》2013,(7):38-43
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源于亚洲,但足迹遍及欧亚,他的不同宗派、以及处于不同地域的佛教寺院所形成的佛教音乐,成为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特征的一部分。佛教寺院主要聚集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这三大区域的佛教音乐,虽本质上存在关联,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溯其源头,佛教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并迅速在南亚次大陆  相似文献   
970.
张赫羽 《法音》2013,(8):35-40
《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天台宗判教中划归为法华涅槃时,属于一乘圆教。《法华经》之圆顿,在于其会三乘法为一佛乘。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之殊胜则在于,将世间法也导归佛法。本文试图以"身"这一概念管窥其导归之法:看菩萨如何导众生之功利动机归道德之行;导众生之生死恐惧归菩提大愿;导众生之家庭伦理归出世善根。佛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