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367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法音》2011,(8)
《法音》杂志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观点权威,信息量大,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  相似文献   
152.
宏度 《法音》2001,(4):2-2
本刊讯 3月30日,为纪念赵朴初会长逝世一周年,中国佛教协会组织海内外人士在赵朴老家乡安徽太湖县寺前镇隆重举行绿化环境、植树扶贫活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副秘书长学诚法师、张琳先生,台湾潘虎臣、潘萧美根等居士,韩国天台宗总务院长田云德长老,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监院南泽道人长老、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事务局长大西真兴先生、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额贺章友先生等分别代表中韩日三国佛教界出席植树仪式及植树扶贫功德碑揭幕典礼。  赵朴初会长生前心系桑梓,为家乡文化教育、慈善救济事业作出了…  相似文献   
153.
刀述仁 《法音》2001,(6):1-3
前不久我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人士到赵朴老家乡──安徽省太湖县以植树造林的形式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一周年。在赵朴老故宅附近的寺前镇“赵朴初生平陈列室”里,我看到一盘正在放映的录像,那上面记录着1990年9月底、10月初赵朴老重返故里的情景。当我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映现在屏幕上时,热泪便不由顺颊而落。我担心控制不住情感而失态,便离席退出播映室。这件事使我想起了1990年12月(朴老回故里的两个月后)赵朴老到云南时的一幕幕情景。赵朴老在云南的活动,我也请电视台录a了相。虽然我怕引起伤感而不敢播放,但往事却历历在目,难以…  相似文献   
154.
《法音》2001,(6):48-49
本刊讯 美国纽约光明寺、毗卢寺第一代住持、著名高僧寿冶法师于2001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日)下午7时30分安祥舍报,世寿98岁,戒腊71夏。  寿冶法师生于1908年4月26日,无锡三房村人,自小学佛,1928年于杭州下城永福寺依德松和尚出家,字延道,号寿冶。1930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1936年至1940年于五台山碧山寺关房刺血写《华严经》一部。1939年接任五台山碧山寺方丈。1947年10月往普陀山百子堂掩华严关,直至1949年夏。同年赴越南西贡建寺弘法,1964年赴香港弘法,1970年夏应美国应金玉堂居士之邀赴纽约协建大乘寺,1971年…  相似文献   
155.
徐湘霖 《法音》2001,(9):26-33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独立性和实在性,不能规定为自在之物。世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不过是我人心识所显现的影相而已,这是因为心识具有识变功能,能变现一切境(对象)…  相似文献   
156.
吴立民 《法音》2001,(10):6-6
佛法之根本在般若。代表般若法门者,显教为文殊师利,密乘则金刚萨埵。显密圆融,文殊师利、金刚萨埵同体,盖表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空不空,即般若也。大乘佛教经典最早最全表述般若法门者,厥惟《维摩诘经》。维摩诘为传承金刚萨埵人间持明之密乘菩萨,其与文殊师利对扬的不可思议境界及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二法门,均以如来藏思想为核心,阐述离边大中观见即大圆满见与禅修的顿悟法门及反修的大圆满法门,实乃汉传显教禅宗与藏传密乘宁玛派共同之源。盖禅宗即大密宗也。经中所谓“如来种”,实即如来藏,乃佛与众生共有的法尔…  相似文献   
157.
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弘扬佛教文化之精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根据赵朴初会长指示精神,于今春发起举办“佛教与精神文明”学术笔谈会,得到佛教界与学术界人士的赞同和支持,不少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赐稿,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经过深思的真知灼见。本刊选择若干篇先予刊载,研究所将把笔谈会成果选编成专集,广为流通,以引起教内外人士对这一既具学术性又含现实性的重要问题之重视和研究,促使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优良传统,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8.
1976年以来,中国佛教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现就中国佛教研究的基本状况、新的进展和特点概述如下。一、中国佛教研究的基本状况中国佛教是一门具体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若干学科互相渗透,密切联系。十多年来,广大学术工作者关于中国佛教的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论文集和资料书。1、专著方面:有关中国佛教通史的有吕澄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1979)、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一、二卷(1981—1985)。  相似文献   
159.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60.
智慧法轮     
主持寄语 《智慧法轮》从92年第1期开始,已经频频讲述了佛教的智慧。每回转法轮之时,我都很注意认真去“听”(实则当然是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栏的文章都相当不错,短小精辟,要言不繁。从这一期起,我从热心读者变成了主持人,那么,我该给大家奉献一份什么见面礼呢? 正在踌躇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