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佛教逻辑有别于西方形式逻辑的一项重要特征,在于对论证前提为真的强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因三相"理论。论证前提的真,在陈那著作中又被理解为辩论主体将该前提确定为真。这种"确定"体现为文献中对"极成"(prasiddha)、"成"(siddha)、"决定"(ni?cita)、"见"(d???a)、"已知"(vidita)的强调。这些表达辩论者认知状态的词汇,皆可概括为佛教逻辑中的"认知算子"(epistemic operator)。本文通过研究东亚因明与法称两个传统对陈那《正理门论》中"决定同许"的理论设定的不同解释,说明因明传统在陈那奠定的方向上,进一步采取了"论辩解释"(dialectic interpretation),将"确定为真"解释为在辩论的情境中为辩论的双方承认为真(共许、同许)。法称《释量论自注》对陈那"决定同许"的解释,则表明由他开启的传统在陈那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认知解释"(epistemic interpretation),将"确定为真"解释为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得到确定(ni?cita/ni?caya,决定),即为有效认知的手段(量)所证成。这是因明传统与法称传统的一项根本差异。因明传统对辩论术的关注,极有可能反映了法称以前印度学界对陈那思想的诠释路径。  相似文献   
92.
张瑾 《学海》2022,(6):116-123
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在科技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科学家及其科技成果对现代经济社会有着突出贡献。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未能适时调整科技教育政策和科技发展政策,导致教育和科技事业落后,在国际上失去竞争力。“一战”后英国政府虽然意识到教育和科技的落后局面并力图改善,但因重视不够、投资不足和决策失误等原因而错失良机。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科技人才政策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层面的引导不成熟、不系统。尽管如此,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科技人才发展并没有受到局限。英国皇家学会等组织和各行业的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程度提升,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3.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曰:凡官庭所在皆谓之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寺又指寺院,而自东汉“白马驮经”这一佛事典故后。虽然作为官署的“寺”仍然存在,但不久即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专称了。“庙”,本为奉祀祖先的处所,所以又称祖庙、宗庙。后来,人们把对一地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也立庙奉祀。所以说寺、庙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由于佛教诸神和民间神鬼信仰长期以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佛、菩萨、人神等在人们心中的界限并不明确,所以在普通民众中往往寺、  相似文献   
94.
方广錩 《法音》2007,(5):44-46
六卷本的《方立天文集》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与方立天先生相识二十余年,他的新著我往往先睹为快。有所收获、有所感触便写下感想。故读了他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后,在《人民日报》发表书评一篇;读了《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后,也写了一篇书评,  相似文献   
95.
方立天 《法音》2007,(6):7-7
5月4日,一个与青春结伴的日子,校园里鸟语花香,春光明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亲切看望青年学生,与大  相似文献   
96.
邓子美 《法音》2007,(12):12-18
赵朴初早在15年前就指出:"中国佛教向何处去?我以为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1]当今人间佛教的诠释更加丰富,反映了人间佛教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能因为其释义的疑惑,就对这一大方向有丝毫动摇。同时,对存在的各种疑义作一澄清也非常必要[2]。  相似文献   
97.
常正 《法音》2007,(6):54-54
本刊讯6月8日至10日,应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邀请,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访问泰国,并接受了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授予的教育行政学名誉博士学位,成  相似文献   
98.
常妙 《法音》2007,(8):57-59
本刊讯8月2日至5日,应日本天台宗宗务总长、日本宗教代表者会议事务总长滨中光礼长老的邀  相似文献   
99.
一、日本神道教的宗教动员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以神道教为国教,发动佛教及其他宗教实施宗教动员。1.神道教的宗教动员思想神道教主张“神国日本”在世界上的绝对优越性,具有领导全世界的责任和神圣使命感。天皇是创造日本国的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具有神权,是日本唯一正统的统治者,国民必须对天皇绝对崇敬和绝对服从。而且臣民必须“忠于天皇”、“敬神崇祖”、“灭私奉公”,甚至要求“一旦如有缓急,当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即要求一旦遇有战争等非常事态,要为天皇制国家卖命。而以天皇名义发动的战争则是“圣战”,…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