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中华寺奠基仪式在尼泊尔隆重举行本刊特约记者赵建政12月1日,中国佛教协会在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的蓝毗尼修建中华寺的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中国驻尼大使张九桓、尼泊尔青年、体育和文化大臣兼蓝毗尼发展委员会主席巴尔·巴哈杜尔、中...  相似文献   
242.
陈星桥 《法音》2006,(10):16-20
2006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地佛教界积极响应,结合佛教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活动,出现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促和谐”的新气象。荣辱观是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佛教一向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荣辱观方面不仅与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许多共同之处,还有着不少特殊的启示,发掘、弘扬和借鉴佛教的荣辱观,对于加强佛教的自身…  相似文献   
243.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244.
本刊讯6月17日上午,学诚副会长在北京广济寺怀远堂会见了印度比哈尔邦首席部长尼蒂斯.库马尔一行,秘书长王健,副秘书长张琳、卢浔、演觉法师等出席。库马尔部长是应中联部邀请访华的,代表团成员包括比哈尔邦旅游部长苏尼  相似文献   
245.
众所周知,胡塞尔对交互主体性的分析是以同感为基础的。现在,这样一种同感经验在胡塞尔那里被描述为,它既涉及我们身体所特有的空间性,也涉及两个身体的一种时间结对、以及从我们的心理状态向他人心理状态的一种独特想象的转化。我想把对他人的这样一种多层次的经验,与大乘佛教传统中的一些教义(首先出现于印度,而后传到西藏)对同情经验的描述方式作一个比较。实际上,在这种教义体系中被非常具体地加以描述的“tonglen”实践(西藏人这样称呼),就其植根于身体中并使时间同步而言,尤其是就想象被考虑的方式而言,都以多种形式回应着胡塞尔的同感经验。在生活空间、时间和想象等方面,通过比较这两者的实践与理论,我们将能估价它们的亲和性、它们的差异,进而最终说明它们如何才能相互启发,甚至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46.
学城 《法音》2003,(3):5-8
一、从释迦世尊正觉缘起谈世界和平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发展到消亡,都是因缘条件组合、安住与分离的过程。从时间上看,是因果序列、前后相续的必然性;从空间上看,即表现为彼此相即不离、对立统一的因待性;从存在于时空的运动来看,即是刹那不住、无常变异的空寂性。这是佛陀观察宇宙人生所得出的结论。“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说明了世间相待而存在的法则。若遵循佛陀揭示的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就可以发现世界和平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家庭、民族、社会、国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尊重生命的平等性、神圣…  相似文献   
247.
陈星桥 《法音》2013,(5):25-28
2013年4月19日(纽约时间)晚上,美国纽约佛恩寺的一位法师一见面就告诉我,净慧长老圆寂了!我听过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上网一查,证实我十分景仰而熟悉的净慧长老于北京时间4月20日6时26分在湖北黄梅四祖寺安详示寂了,并得知4月25日将在黄梅四祖寺举行净  相似文献   
248.
梁漱溟是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从1917年12月起为北京大学学生讲授印度哲学,1919年底在讲义基础上著成《印度哲学概论》一书,此后,他对佛教多有论述。与对待儒学的态度一样,他认为欲明晰佛教思想的内容就必须对佛教正本清源,并形成解脱个人痛苦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全新理论。本文以《印度哲学概论》为中心,探讨梁漱溟对佛教的哲学化阐释。  相似文献   
249.
本刊讯3月27日至30日,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团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齐晓飞为顾问、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王健先生为秘书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对尼泊尔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  相似文献   
2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