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368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在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台、法相、律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宁玛教派源流》提及吉祥狮子早年参究禅法,所以应为禅僧。因此他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中,有许多与禅法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与噶举、萨迦、格鲁并列为四大传承之一,而其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172.
古剡溪沿线,今浙东新昌一带,是佛教中国化转型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一区域佛教弘传早、佛教中国化探索较早、佛教思想与中国诗歌文化的结合较早,推动了佛教义理和信仰中国化的进程。剡东初弘:佛教在新昌的传播较早佛教在浙东区域的传播,缺少较早期的文字记载,但考古发掘的陶瓷制品,可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已有佛教传播,如:在嵊州市浦口镇大塘岭发现的“嵊M101”吴太平二年(257)青瓷器谷仓罐上塑有11个人物,其中右边三人和北面三人,均头戴尖顶小帽,突目、高鼻、口微张,侍立,发掘者判定这六人应是僧人;同在嵊州市浦口镇大塘岭发掘出的永安六年(263)东吴墓三足樽,铺兽之间为三尊盘座佛像;出土于绍兴一带的长22厘米、宽12厘米、厚4.7厘米的佛画像砖,其“佛像饰于墓砖侧面和端面,着长袍,立于莲花台上,有项光。”据铭文记载制于三国时期吴国的“建衡三年”(271)。  相似文献   
173.
本文围绕宗教中国化的时代课题,立足于汉唐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历史变迁,提炼总结出中国人对于印度佛教的两大选择性接受——在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抉择中选择性地接受大乘佛教,在大乘空、有、如来藏思想体系的抉择中选择性地接受如来藏思想。本文认为,这两大选择性接受本身,离不开汉唐经学丰厚的文化土壤。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与自利利他的菩萨精神之间,内在良知的德性诉求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间,不仅透显出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意义,而且诠释着文明互鉴、多元通和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4.
现存于加德满都桑库金刚瑜伽母殿的两尊大型佛教铜像是尼泊尔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尼泊尔艺术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两像创作年代、艺术风格以及所表现题材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对过往研究中所存在的基础信息记录不准确、断代及图像学结论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进行厘定与更正,指出两像分别创作于公元7世纪与13世纪,题材皆与释迦牟尼佛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5.
汪斌 《中国宗教》2022,(4):66-67
源于古代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音乐,抛弃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更多地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借鉴中国音乐理论技术,形成了梵音、华音、梵华相融等多元的音乐文化现象,彰显了中国特色。具体而言,从“源”上说,抛弃了古代印度佛教音乐相关理论;从“流”上而言,将“悉昙”或“声明”改为“梵呗”。  相似文献   
176.
《中国宗教》2018,(5):64-65
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2月1日开始施行。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就是贯彻和实施好新修订《条例》,特别是运用新修订《条例》解决好宗教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以案说法"系列,以便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学习、交流和借鉴。新修订《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是非营利性组织,收入不得用于分配。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投资、承包经营宗教活动场所。近期,山东日照市依法处理了一起涉及佛教商业化问题的典型案例。现予刊发,以供各地处理类似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77.
多年来,在舟山市民宗局的具体指导下,普陀山佛教协会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普陀山佛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一套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佛教大计,人才为本。佛教人才是续佛慧命、荷担如来家业的中坚力量,佛教人才培养是关系到佛教未来发展面貌和命运的大事。一直以来,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观音道场,都把人才培养看作全山佛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舟山市民宗局的具体指导下,普陀山佛协不断创新佛教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8.
《中国宗教》2018,(7):22-31
6月28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为议题,是人民政协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建言资政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体现,对于深刻认识宗教商业化的危害性、进一步理清治理思路和政策、促进佛教道教健康发展和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专题,特摘登有关会议发言。  相似文献   
179.
罗晶 《中国宗教》2018,(11):70-71
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180.
魏晋时期,经学化的儒学仍然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因此作为外来文化的佛学,首先面临着与儒学的碰撞与融合问题。佛教僧团、信徒的膨胀对儒家推崇的宗法制社会结构模式的无形解构,佛教构建的"方外"世界的宗教秩序对儒家推崇的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政治伦理秩序的无形解构,构成了儒释的尖锐冲突。然而,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努力追求与本土文化的视界融合——接受儒家话语方式,寻求与儒学表达范式上的贯通;完善佛教戒律,寻求与儒学名教秩序上的贯通;深化佛教理论,寻求与儒学思想体系上的贯通,则使儒释由碰撞逐步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