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僧肇佛学主观上承绪罗什般若学的思辨传统,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和方法,展开对世界“真实”的追索以及人生“意义”的探求。在对中观“三论”的阐释中,僧肇力图以求真求实的精神,反映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的本来面貌。但是,由于受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他并没有坚持罗什之学的批判原则,逐步放弃龙树中观系统的“破斥”精神,转而对《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盎然兴趣。在“不二”思维原则的指导下,僧肇佛学体系内部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因素,致使他所阐述的般若学精神难以纯粹。因般若之性空思想难以落实,故僧肇提倡以涅榘至极之果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肇论》的宗旨。  相似文献   
262.
王新力 《世界哲学》2004,2(5):41-57
一、不可通约性作为跨语言交流的中断 托马斯·库恩观察到,当读者试图去理解一些古老的科学文本时,他或她常常会遇到某些似乎毫无意义的片断.  相似文献   
263.
7~15岁儿童对"集体可交流责任"的心理反应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丽  岑国桢 《心理科学》2004,27(6):1310-1313
编撰不同内容、背景和投射情境的故事为刺激材料.以173名7-15岁儿童为被试,探究他们在集体可交流责任问题上的认知、情感、承担倾向的反应。结果表明:我国7-15岁儿童也具有Piaget发现的集体可交流责任观;对它的理解接受在7-9岁之间有明显的变化;对它的情感反应均为消极的体验;对它的承担倾向上7、9岁比11、13、15岁儿童更为明显;一般和角色的两种投射情境、不知道犯过者和不揭发犯过者两种故事背景对认知反应、承担倾向反应有明显影响;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三种内容对认知反应、情感反应会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4.
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华 《法音》2002,(9):10-19
心性问题在印度佛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佛学中,更成为了核心问题。中国佛学相对于印度佛学的转折性发展,正是围绕一种新的心性说展开的。吕贗先生曾经对印度佛学和中国佛学心性说的特质予以总结。他认为,印度佛学关于心性的思想是“心性本寂”,即“性寂说”;而中国佛学关于心性的思想是“心性本觉”,即“性觉说”犤1犦。在这样的区分下,吕先生本着印度佛学唯识学的立场,认为“性觉说”是对佛教的背离,对之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犤2犦。吕先生的观点,作为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学进行反省的努力之一,对现代中国佛教界乃至思…  相似文献   
265.
王燕萍  冯国 《法音》2002,(3):4-4
新华社西安2月21日电(记者王燕萍、冯国)两岸佛教界人士今天称,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湾地区瞻礼供奉是两岸佛教界的盛事喜事,是功德之举,必得圆满。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团长圣辉法师说,这枚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大陆与台湾佛教界共同精心组织下,就要从千年古刹法门寺赴台瞻礼供奉,这是佛门一大因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恭送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瞻礼护送团副团长刀述仁说,这次将舍利恭送到台湾,使台湾信众能亲自朝拜到佛祖真身,是千载难逢的幸事。台湾地区佛教…  相似文献   
266.
丁展媚 《法音》2002,(11):41-46
本刊讯2000年3月,李焯芬教授、衍空法师、陈丽云教授及其他港大教职员一道筹划成立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9月,香港大学教务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先后通过成立佛学研究中心之建议书,并从香港大学发展基金中拨出一百万港币,作为筹办经费。这标志着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正式获准成立。在这期间,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和东莲觉苑的何鸿毅先生发心护持,分别捐出港币三百万及一千万元,使得筹备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自2001年1月起,佛学研究中心招收了4名哲学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9月,中心为本科学生先后开办了三门佛学课程,反…  相似文献   
267.
田晓 《天风》2002,(6):28-28
小桥流水,阡道汉港,上海水乡朱家角,迎来了参加上海基督教郊县神学思想研讨交流分享会的同工们。2002年4月26—27日,上海郊县神学思想研讨交流分享会在青浦举行,来自郊县教会的近120位同工参加了研讨。与会者从讲台事奉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人手,以肩负牧养使命及对教会、对羊群负责的忠仆之心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268.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还是一位学识广博、思想深邃的佛学研究者、“人间佛教”的践行者。在中国近代佛教研究史上,梁启超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69.
现代新儒家的宗师马一浮有着精湛的佛学造诣。在马一浮看来,儒佛两家,各有悠致。他运用华严宗的判教理论,将佛教摄入儒家六艺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儒家六艺的发扬光大获得充裕的文化资源,使儒经佛义迭互阐明,相资并发。他继承了中国学术重“意”轻“言”的传统,在以本原自性为终极真理的意义上,主张“儒佛俱泯”。马一浮自觉适应历史形势的发展,以其真切的学术抉择,坚守了一方固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70.
李海峰 《法音》2009,(3):44-47
传统的佛教以丛林清修为特色,而现代的佛教要适应当今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学者研究认为都市佛教的现代性包括以下诸要点:理性化、知识化、人文化[1]。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大转型,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口移民城市,传统农业为主的社会正在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