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唐代画家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论是中国画史与艺术史中“师心”与“师造化”理论的代表,对中国画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前辈学者已关注到其中“心源”一词的重要性,关于“心源”含义的议题亦引发了不少国内外美术史学家的广泛讨论,但对“心源”一词与佛教关系的问题尚存待考之处。本文的研究通过爬梳文献和考证源流等方式,分析最早出现该词的佛经以及其同本异译的比较,阐明“心源”在佛经文献传译过程中的出现、内涵,及其使用与演变。  相似文献   
22.
莫德厚 《法音》2008,(9):43-47
众所周知,佛教义理艰涩.名词繁琐复杂.对于受过教育的士大夫来说,要彻底掌握当中义理.尚属难事,更何况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夫、手匠.以及贱民等等。佛教要传播的对象,层次悬殊颇有天渊之别.如何使佛典变得通俗易懂,使世人体会当中孕育的深刻道理,吸引更多信众。让佛教能够更加普及化.便成为佛教人士在翻译佛典、宣讲佛法时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3.
传教士翻译中国佛教经典,译什么,怎么译,都是经过其精心选择的.虽说他们佛教词典、佛经的英译,仍是在言说"自我",宣扬福音,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西传以及西方汉学的发展.与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以及那些保守的新教传教士一味地排斥中国佛教不同.研究当年传教士中国佛教典籍英译的得与失,对今日中西宗教文化交往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学诚 《法音》2010,(1):15-25
<正>一、目连救母报亲恩,佛说兰盆垂后世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佛典中记载了一个孝子救母的感人故事。千年之后,这个故事开始在中国流传。又过去了一千多年,这个故事在中国佛教徒中仍  相似文献   
25.
优填王是印度古代历史上与佛陀同时代的著名君王,在梵语文学和佛教典籍中一再出现。优填王传说在印度佛教史、社会史、文学史乃至中印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优填王传说在梵文、巴利文及汉文史料中关于优填王妻及优填王妻与佛陀、僧众等关系的不同记载,旨在考察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6.
禅与俳句     
佛典中记载: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有佛陀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乃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尊者.  相似文献   
27.
<正>一、地藏菩萨信仰的建立与发展地藏菩萨文化产生于印度,但地藏菩萨在印度并未受到普遍的崇奉,因此,在印度并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地藏菩萨信仰。公元4世纪末,如今可知的第一部出现地藏菩萨名号的汉译佛典《佛说罗摩伽经》传入中土,自此地藏菩萨法门中的经典、仪轨与文献系统开始在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