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6篇
  6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安晓 《佛教文化》2011,(5):95-98
国庆期间,北京龙泉寺举办佛教文化的生活体验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带领大家感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相似文献   
592.
普正 《法音》2012,(9):65+77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成以真蜂法师为团长的青年僧侣修行体验团一行38人,于9月6日至10日在苏州重元寺修行体验。体验团的成员分别来自韩国佛教的三论宗、太古宗、真觉宗、观音宗、元晓宗、总指宗、普门宗、法轮宗等宗派,具有广泛的代表性。9月7日上午,在苏州重元寺举行了修行体验团修行体验启动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心澄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国际部主任普正法师、寺庙办主任清远法师,  相似文献   
593.
在审美自律的形成过程中,审美无利害性(aesthetic disinterestedness)理论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诚如杰罗姆.斯托尔尼兹所言,除非我们能理解‘无利害性’这个概念,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现代美学理论。然而,它也遭到诸多理论家的强烈反对。例如,舒斯特曼以实用主义立场质疑、  相似文献   
594.
交流占用了现代生活太多的时间。静静的时刻是一种奢望,但这无声默想的时刻却将我们同尘世、同天主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95.
为探讨通勤时间对民众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美好生活体验的中介作用与美好生活需要的调节作用,对4199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通勤时间、心理健康、美好生活体验、美好生活需要等两两显著相关;(2)美好生活体验在通勤时间与心理健康间起中介作用;(3)美好生活需要对通勤时间与美好生活体验的关系以及美好生活体验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均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高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可以降低通勤时间对美好生活体验的负向影响,还可以增强美好生活体验对心理健康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96.
郭金华 《学海》2015,(2):99-109
关于污名(stigma)的研究在西方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社会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对污名研究的推进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学科的分野也造成了今天污名理论和实践的不同面相共存但缺乏整合的局面。本文系统梳理了不同学科关于污名的概念、模型和理论视角的演进脉络,在反思当下反污名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整合不同研究视角的可能性和路径。同时也为国内学界在充分理解西方污名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与特定疾病(如躯体残障、精神疾病、艾滋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社会身份(如性别、年龄、民族以及边缘群体等)相关的本土化污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7.
悠悠中华千古情,“十二生肖”文化蕴涵深厚:  相似文献   
598.
《法音》2000,(2):32-33
在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关系因缘的促成下,由云南、广东和福建三省青年僧人组成的中国佛教参访团一行14人,于1999年11月26日至12月5日赴韩国天台宗体验修行生活。兹就参访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99.
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虽然国内外心理学家对这个问题认识各异,但是,如果根据心理测验、观察、主观体验以及精神心理诊断等几方面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还是能够作出比较科学准确的判断的。国内学者认为,要区别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应着重考虑以下4个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600.
论审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本体性否定”的哲学观念出发 ,对审美者与审美“者”、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审美体验与庄禅体验的区别 ,做了深入阐释 ,并对认识论意义上的“审美”观念进行了批判 ,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美学界将审美体验与艺术体验和庄禅体验相混淆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