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7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创造性系统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在创造性研究领域内人们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提出了关于人类创造性行为的新模型──创造性系统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人类个体的创造性行为中控制其智力投入的作用机制的假设,从而在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研究者的有关智力水平与创造性成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4,27(2):219-224
为探讨线性逻辑斯谛模型(LLTM)的拟合条件及其和解题策略同质性之间的关系,让被试比较两个负整数指数幂的大小,发现全体被试的数据不能与拉希模型及LLTM相拟合。把被试按其解题策略分成不同策略组后,同一策略组被试的数据可以拟合于拉希模型,但对于LLTM,同一策略组的数据中部分项目的拟合较好,另外一些项目的拟合较差。这一结果表明,解题策略的同质性是LLTM拟合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激励理论及其综合模型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传统的激励理论、满意感理论在近年的研究新成果和新动向,并对激励理论的三大综合模型(聚合模型、新范式模型和混合模型)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激励研究的四个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经营条件下的目标设置方式 ,发现不确定性和目标难度对管理者的目标设置过程有很大的影响。在确定的 ,且任务较容易的情况下 ,目标设置是以一种与理性期望模型相一致的方式进行的 ,而在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 ,管理者则倾向于采用渐进适应的模式设置目标。对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发现 ,在高难度的任务目标情景中 ,决策者更多地从战略的层次 ,而不是从具体的层次上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 ,从而提出了目标难度与实绩的“策略搜索层次”假设  相似文献   
15.
自我概念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介绍了自我概念的等级模型及其相关的理论,比较了五种自我概念测量方法的各自的特点,还简要总结了自我概念在几个主要研究领域中的成果,较系统地勾勒了当前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证明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研究假设降低被试的主观年龄可减少老年人的主观老化体验。采取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以主观年龄为自变量,分为"等于年代年龄"(控制组)和"小于年代年龄10±5岁"(实验组)两种水平,随机分配至两组的62名老年被试填写《个人老化体验问卷》,评估其主观老化体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后测中的主观老化体验不仅显著低于本组前测,也显著低于控制组,且这一结果不受被试最初自评的主观年龄影响。原假设得到证明,支持年龄对老化的标识作用。年龄标识对老化意义的简单化建构了世俗的绝对老化观。  相似文献   
18.
申畅 《美与时代》2023,(8):102-104
作为承载文明传承之精神内涵的物质载体,文化遗产无疑是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文化遗产展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互式体验方式。通过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等多种技术相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为观众打造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以文化遗产展示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交互设计要素以及基本特征,以此为基础,针对性地探讨打造交互体验的路径。通过优化展示过程中的交互体验,使增强现实技术与文化遗产展示更好地融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初中生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变化轨迹及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关系网络问卷、孤独感量表对西安市的875名初中生(M=12.73±0.18;男生494名)进行三年追踪测量,使用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初中三年,中学生的友谊质量逐渐提高,孤独感水平逐渐下降;(2)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和孤独感水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初中三年期间二者的发展速度也存在个体差异;(3)初一时的友谊质量可显著预测初一时的孤独感水平(β=-1.77,p<0.001)及随后的发展速度(β=0.20,p<0.05);(4)男生的孤独感水平初始值高于女生,友谊质量的初始值则低于女生;高SES个体孤独感的起始值高于低SES个体。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初中三年期间个体友谊质量与孤独感的动态变化关系及友谊质量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对改善青少年孤独感的现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贝叶斯统计方法是心理学数据分析的热门方法。研究全面论述贝叶斯方法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方向。现阶段贝叶斯方法以模拟研究为主,应用方向为心理学研究常用的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计算机自适应、结构方程模型。同时,评述发现贝叶斯方法正逐步被国内心理学研究者所接受。最后,文章讨论了当下贝叶斯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的局限性及可能的原因,建议统计学者开发界面友好的贝叶斯软件,并在心理学课程中加入贝叶斯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