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14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2.
简讯     
《中国道教》1994,(4):59-60
河南省道教协会于7月12日在中岳庙召开常务理事会议。会上常务理事们共同学习了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大家在发言中谈到,两个宗教法规的颁布,使宗教事务的管理有法可依,是将宗教事务逐步纳入法制轨道的良好开端。对两个宗教法规,要认真学习、掌握,正确的执行贯彻,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寺庙和其它宗教场所。  相似文献   
163.
七月十四日,成都市道教协会道教知识进修班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是解放后四川成都市首次开办的道教知识进修班。中国道协李文成秘书长,陈兆康、李养正主任应邀莅会祝贺,并给学员们赠送《道德经白话解》、《性命圭旨》、《道教基本知识》等十余种道书。应邀出席开学典礼的还有成都市宗教局王善登局长,都江堰市政协刘绰然副主席等市、县统战、宗教部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4.
人类道德进步的历史就是道德关怀的范围不断扩展的历史。环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贡献是,区分了道德行为体与道德承受体,把道德承受体的范围扩展到了人类物种之外的自在物。当代机器人伦理学接过环境伦理学扩展道德关怀的接力棒,不仅把道德承受体的范围从自然存在物扩展到了作为人工制品的机器人,还把道德行为体的范围扩展到了具有道德功能的社会机器人。随着道德关怀范围的扩展,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道德行为体和五类不同的道德承受体。为了应对伦理共同体成员的增加所带来的伦理挑战,需要建构具有拓展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后科学主义与全球主义性质的新型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5.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老子不仅提出虚空的道是宇宙的本体,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而且说明道是混成之物,即道是有精妙的内部结构属性的,并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认识"道"是混成之物的路径。道是由无限创生因子混融而成的系统,宇宙在创生及万物演化的过程中,道或无限的创生因子始终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道所为。道是由创生因子混融而成的思想观点,可为现代宇宙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维度,为科学探索真空世界的奥秘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推进现代宇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6.
道教对世界的理解有其独特的神学视角。在世界的来源问题上,强调的是道生气化。对于世界中的存在者,一般认为有天、地、人、神(仙)、鬼等。从世界演化进程上看,道教主张复古之论,认为社会的进程是不断背离"道治之世"的,因而,道教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就是回到原初的"上古之世",以此应对现实的"无道"。  相似文献   
167.
道 祖 老 子 之 著 《道 德 经 》,道 地 之 始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为 第 是 历 史 上 所 有 《道 德 经 》版 本 及教 尊 之 为 《道 德 真 经 》,奉 之 为 最 一 小 段 。 老 子 在 此 小 段 中 概 括 性 注 释 本 的 共 识 。 至 于 如 何 论高 经 典 。 千 百 年 来 ,上 至 帝 王 、下 地 阐 述 了 “道 ”的 本 体 ,但 老 子 并 “…  相似文献   
168.
杨维中 《佛学研究》2004,(1):146-159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169.
孟娜 《管子学刊》2016,(2):73-77
庄子的养生思想包括养形、养神两部分内容。庄子认为养形、养神两者缺一不可。养形方面,针对世人过度保养身体导致伤身害命的弊端,他提出形神并重、内外兼养的养形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弃世"的观点,即身虽参与世俗之事,但内心抛弃对名利的强烈追求。养神方面,针对世人被名利所困的问题,他提出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的养神思想。庄子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只有抛弃个人名利,从"道"生万物的无私角度出发,才能在复杂的世俗事务中,既做到保全性命,又做到顺应自然之理,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合道境界。  相似文献   
170.
本文旨在经由中西哲学的对比,阐明《易经》所隐含的现象学思维,并由此衍申讨论与其相关的"道论诠释学"。首先,揭示《易经》思想为一象征之逻辑,不同于一般的理性逻辑。其次,以王弼《周易略例·明象篇》为示例,阐明其现象学思路,指出"道、意、象、言"与"道论诠释学"密切关联。再者,经由"存有三态论"的现象学与道论诠释学之结构的深层论述,对现象学与道论诠释学做一总体探源,跨越实然、应然,回归本然,指出"存在、价值、实践、知识"和合为一。最后,总结"归返自身,由在而显"为《易经》现象学与道论诠释学之极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