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道治"理论的政治正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体虚无、"道"性"无为"所昭示的"虚己无为"、"以不治为至治"的治理理念;二是针对世俗"有为"政治所彰显出来的"柔弱"之治、"无知"之治、"少私寡欲"之治、素朴纯真之治和好静无事之治;三是治理目标上的"无不为"境界,核心是百姓"自为"。但"道治"也隐涵着三个基本的悖论:"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道而无以论术"、"蔽于君(无为)而少论民(自为)"。  相似文献   
62.
先秦至汉初文献中出现"专气"、"行气"与"食气"等说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道家内部与受其影响的神仙方士有关气的炼养思想。上述内容均可回溯至《老子》文本,而其中出现的"专气"说,已经奠定了气在哲学上精神性的修身与以"长生久视"为目标的养生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前者局限于道家谱系内,而后者则主要为方士所发明,并进一步演化出"行气"与"食气"的观念。在这两种对于气息的调理技巧中,"食气"稍后出也更为复杂,且其在某种意义上可被视为后世内、外丹道的真正源头。  相似文献   
63.
无差别原则及其悖论由来己久。当代归纳逻辑的创始人凯恩斯曾为消除这些悖论付出巨大的努力。本文介绍了若干典型的无差别悖论和对它们的一些尝试性解决,还追溯到贝叶斯方法的创始人曾经受到的类似困扰。笔者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对古典无差别原则加以试验机制的限制和提出从参数θ到f(θ)的线性无差别条件。最后指出,古典无差别原则作为经验性的启发原则仍可保留,它同作为逻辑原则或准逻辑原则的试验机制无差别原则是并行不悖和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64.
蒙学典籍是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内蕴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也含有道德解约的自我背反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发展,蒙学典籍立论的道德信念及其基本规范已不适应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要求,资之以蒙学典籍进行的少儿道德教育不宜采取全盘灌输方式.蒙学典籍教育中出现的"有用却又不能搬用"的矛盾和困境,呼唤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65.
视觉的悖论是由"看"与"被看"、权力和权利、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等相反相成的关涉组成的混合体."看"与"被看"既反映出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关系,也逐渐表现出其权力变化的趋向.通过权力和权利作为视觉伦理关系的两极,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视觉背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的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的失衡必然带来视觉互动过程中的伦理偏差,过度强调视觉的形式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视觉本身的传达效果,消解视觉的意义关怀所在,也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视觉的伦理关涉和悖论后面,我们更需要寻找到实质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66.
罗素悖论是逻辑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悖论,它对现代逻辑的推进和完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学界对罗素悖论提出的背景和逻辑学界的研究状况了解不多.在罗素悖论提出之前,逻辑学家施罗德、策梅罗等就已经展开了对罗素悖论及类型理论雏形的讨论.不少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如弗雷格、罗素、胡塞尔和维纳等都对这两人的贡献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67.
身体作为整个时尚活动的中心,在消费时代受到时尚系统的深刻影响。在对时尚的追逐中,身体的"被解放"只是一种表象,而根植于这一现象中的是关于身体的悖论:一方面主动引领时尚又被时尚所塑造,另一方面主动进行着身体美学实践又被欲望所驱使、被商品逻辑所规定,这是一个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身体;一方面光鲜动人、被无限爱怜,另一方面只是作为物品、符号和资本,这是一个外在和内在相矛盾的身体。因此,时尚消费中它是一个表面被"解放"、其实被异化了的身体。  相似文献   
68.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以下简称《伦理学》)中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幸福观:涵盖论(inclusive notion)认为幸福是各种德性与外部善的复合体,理智论(intellectualist notion)将幸福完全等同于思辨。已有大量的笔墨用于辩论亚里士多德究竟同意哪种观念以及这两种观念是否和怎样能够调和起来。相关的一个争论是《伦理学》是否以及如何是一个统一的、延续的作品。因为许多注释家支持这种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第1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后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阐述了后现代哲学的基本主张和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构建。根据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在哲学上的逻辑悖论,得出结论:后现代主义不可能发起和领导反对科学主义心理学主流地位的科学革命,也不可能将心理学统一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功用是提供最彻底的批判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0.
竹,挺拔有节、虚心质朴、正直高洁、清雅脱俗,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古代道人更是视之为虚、直、贞超凡道德境界的象征。道教爱竹,竹与道教文化精神相通,因此,在各个方面将其与道教思想紧密结合。一最早,“竹”在道教文化中奠定地位始于“尸解”。据《后汉书·王和平传》载:“尸解者,言将登仙,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