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本文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基础,对其人才理念和成才之道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伊斯兰教是一个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宗教。《古兰经》要求穆斯林们尊重学者、尊重教师、鼓励求知,并将求知与信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学习与人才神圣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82.
Opposed to a commonly held interpretation that Confucian discourse regarding tianren heyi (天人合一) is simply a human-centred philosophical fusion of humanity and nature,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onfucian discourse is in fact composed of two contradictory orientations, one ren-centred (roughly equivalent to “anthropocentric”) and the other tian-centred (“nature-centric” in a specific sense), which generally correspond to the two major camps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the We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will be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the Confucian view have different yet related functions with regard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the tian-centred understanding establishes a metaphysical and religious framework for Confucian eco-ethical norms, in which ecological prohibitions and policies are built into th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frastructure, while the ren-centred orientation adds practical values and meanings to the ontological care of the human rel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 modern times, the two orientations of Confucian eco-ethics are under further development, moving away from being dualistic philosophies and converging on the eco-ethical way of life. Contemporary Confucians are investigating how the two traditional “orientations” can be unified as one holistic perspective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and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83.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是一种补缺型为主的社会福利,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已无法满足人民对社会福利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构建新型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中国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及相关伦理原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体系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的几种主要的福利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共享"理念。论文探讨了"福利共享"理念的内涵,福利共享的正当性、合理性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及福利共享要拒斥的两种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84.
2016年8月23—24日在江西九江学院召开,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办,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以探究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为主题,围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科技文化建设展开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85.
戴维·米勒所建构的现实主义的全球正义理念虽然为民族自决和对民族同胞的偏爱情感提供了空间,但其理论仍然面临许多难题:作为其全球正义关怀之终极单元的人的概念(即需要帮助的受动者和具有选择能力的行动者)既缺乏足够的规范内涵,也不具有“自由而平等的世界公民”概念所具有的那种普遍性,难以成为全球正义理念的人学基础;综合个人道德与制度伦理双重视角的全球正义进路误解了全球正义的约束对象,把基于自然人格的自然义务与基于法理人格的人为义务混为一谈;强调国内领域与国际领域之截然二分的情境主义的二元论正义观忽视了国内正义与全球正义之间的本质联系,低估了人类道德进步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6.
倪珉 《美与时代》2024,(1):77-79
聚焦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和人类“自然缺失症”严重化的社会背景,结合朴门永续设计理念的核心研究内容,探讨在社区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运用其设计理念的重要性,提出理念运行的基本模型,总结出植物配置、场地设计和运营模式三个方面的设计策略,为城市健康的生活发展模式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7.
先秦孔孟儒家具有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并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由于重人治带来的双重效应,历朝君主能修身自律、仁民爱物者少,而虚饰仁义、欺世盗名者多。黄宗羲倡言限制君权,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对纯任人治的修正,也是君主立宪制思想的萌芽。孙中山也追求天下为公,并提出三民主义的民主建国方针。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从重人治转进到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8.
人生感悟     
共性是为了融入大众,而个性则是抢占高点。逆境时要充满信心,顺境时要格外当心,人生的“优美大厦”是由我们的理念筑成的。生活要平平淡淡,但人生应该丰富多彩。复杂的人生简洁化,简单的生活艺术化。投入但不痴迷,独特但不矫情。  相似文献   
189.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琐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豹 《管子学刊》2005,(4):114-115
史学家把公元1840—1919年这一时期,称作中国的近代社会。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对外战事:一是由英国人发动的旨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二是爆发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其结果,都以中国人的失败而告终。许多有识之士由此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学技术有了深刻认识,于是,催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相似文献   
190.
张高文 《学海》2006,(6):103-106
民事诉讼法以监督审判活动作为民事抗诉制度的理念。司法实务界对于民事抗诉制度理念的把握存在矛盾心态,但以救济当事人私权为主要内容。笔者认为我国民事抗诉制度应当以维护司法公正和一般的公共利益为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