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王贞琳  方俊明 《心理科学》1999,22(5):407-410
本研究考察了5-6岁儿童不同认知方式对部分遮挡绘画任务的影响。实验设定不同形式的误导情境,共有两部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绘画表征水平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222.
探讨了Beck抑郁自我图式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根据抑郁图式认知分类系统,从认知结果变量和认知过程变量两方面对抑郁自我图式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抑郁研究的认知实验范式较传统的问卷测量的优势,同时展望了抑郁认知实验研究和脑成像技术结合的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223.
面孔识别是指个体能够正确再认面孔及正确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在老龄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面孔识别能力的衰退机制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20年来面孔识别衰退的实证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整理,归纳出当前解释面孔识别衰退现象的四种理论:编码衰减理论、知觉熟悉性理论、基于交流理论和自我管理策略理论,同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4.
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辨认残缺汉字的方法考察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空白间隔的长短和不同的插入位置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适当长度的空白间隔(大于等于600ms)能导致干扰效应的消失;(2)该空白间隔的位置越接近递进进程最后阶段,残缺汉字的辨认成绩越好,越不容易出现干扰。实验结果支持竞争激活假说,不支持失匹配假说。  相似文献   
225.
汉语词汇产生中词汇选择和音韵编码之间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清芳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06,38(4):480-488
采取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单音节词汇产生中词汇选择和音韵编码之间的交互作用。实验一探测目标图画语义相关项的语音激活,观察到了非目标项的语音激活。实验二探测目标图画语义相关项的字形激活,未发现非目标项的字形激活。在改进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实验三验证实验一和二,并探测目标图画字形相关项的语音激活以及语音相关项的字形激活,结果未探测到语义相关项的字形或语音激活、语音相关项的字形激活,只发现了字形相关项的语音激活。实验一至三的结果表明汉语词汇产生中存在目标字字形相关项的语音激活,但不存在从音韵编码阶段至词汇选择阶段的激活反馈。综合上述结果,从是否存在多重的字形或语音激活,以及是否存在从音韵编码至词汇选择的反馈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倾向于支持词汇产生中层叠式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26.
抑郁中学生自我相关生活事件的编码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versky1的实验范式,探讨抑郁和非抑郁的中学生对自我相关生活事件(正性、负性、中性)的编码加工特点。研究发现:1)非抑郁组把负性和中性句子条目编码为正性多(p<0.01),而抑郁组把正性条目和中性条目编码为负性多(p<0.01);2)在编码偏向上,抑郁组采用负偏向编码,非抑郁组采用正偏向编码(p<0.01)。提示抑郁症状中学生对正性和中性的社会信息较多的负偏向编码。  相似文献   
227.
林颖  周颖 《心理科学》2006,29(4):882-886
该研究从年龄效应这一独特视角探讨了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机制。结果表明:(1)内隐序列学习存在具体联结和抽象层级编码双重表征机制,且在该研究中以抽象编码为主;(2)老、青、幼三组被试的内隐序列学习无显著差异,间接支持了具体联结机制不起主要作用的结论。该研究的推论是:(1)内隐序列学习的表征是一个遵循“最优级编码”的动态过程;(2)该过程不涉及注意机制和短时记忆。  相似文献   
228.
想起一个故事。是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的是有个小镇来了马戏团,因为有很多杂务要做,他们在当地临时招工,做三小时工作的人可以给一张外场的票,做六小时就可以进到内场,要是干一整天,就可以得到一张最前排最中间位置的票。有一对穷人家的兄弟,对马戏  相似文献   
229.
宋晓蕾 《心理科学》2015,(5):1067-1073
采用空间Simon任务范式,考察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到底是手柄的功能可见性引起,还是其空间位置编码导致。实验1采用Pellicano等(2010)研究中的带手柄电筒,要求被试完成与抓握功能相关的形状判断任务,结果表明,唯有当电筒开时,被试产生了基于客体的空间一致性效应。实验2去除电筒可抓握的手柄,发现无论电筒开或关,均出现了更大的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上述结果与空间编码假说一致,表明空间位置编码是产生基于客体空间一致性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30.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