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840篇
  198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李伯约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3,26(6):979-982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对连续性的时间顺序标码的层次网络结构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性的时间顺序标码是按照层次网络的结构组织起来的,若干项目组成一个小组,若干小组组成更大的组。连续性的时间标码层次网络的形成具有自动性、内隐性的特点。连续性的时间顺序标码的层次网络结构是主观的、模糊的。两个相邻的小组的项目之间出现了距离效应,而两个相邻的大组的项目之间则出现了越界效应,由于两个大组的项目的平均距离大于两个小组的项目的平均距离,越界效应大于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基于生命史理论框架,通过整合生命史理论以及毕生发展动机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并验证生命史权衡的内在机制:动机控制策略(而非控制感)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Mini-K量表以及首要–次级控制优化量表,结果表明,最优化策略、选择性首要控制以及选择性次级控制均发挥中介作用。研究2采用实验法,针对性地验证暴露在负性环境线索中的个体的最优化策略是否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化策略中介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和延迟满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最近研究者发现,人们对决策任务的加工随表述的语言形式(母语/外语)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即出现外语效应,并基于双加工模型提出了直觉(即情绪)加工被弱化和审慎(即认知)加工被增强两种理论解释,且均获得部分研究结果的支持。本文概述了外语效应及其心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文献,并指出由于既往研究范式无法分离情绪与认知加工两个子过程的效力,未来研究应利用加工分离程序以及负性情绪与认知加工阻断技术,深入考察外语对直觉加工和审慎加工的影响,以阐明外语效应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994.
呈现眼睛图片就会使人们的行为发生变化即眼睛效应(the watching eyes effect)。名誉机制和规则心理可以解释眼睛效应,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大量研究证明亲社会行为中存在眼睛效应,但任务类型、实验情境、暴露时间、匿名性等客观环境以及被试的群体成员身份和个性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眼睛效应的发生及其强度。未来研究可以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深入探讨眼睛效应的进化心理机制,开展眼睛效应的跨文化研究,探讨其背后的脑神经机制,并扩展眼睛效应的应用型研究。  相似文献   
995.
面孔加工的种族效应(the other-race effects)指人们对面孔做个体辨别任务时辨别本族面孔的绩效优于辨别他族面孔的绩效, 而做种族分类任务时分类他族面孔的绩效优于分类本族面孔的绩效。本研究通过知觉适应操纵被试对种族两歧(高加索和亚洲)融合面孔的种族知觉, 进而比较被试在两种条件下对同一张融合面孔进行种族分类和知觉辨别的绩效的差异。结果发现, 知觉适应能使被试产生将两歧融合面孔知觉为与原始面孔所属种族相反种族的知觉偏向, 并且, 伴随着这种知觉偏向, 两歧融合面孔的加工出现了他族分类优势和本族辨别优势, 提示社会认知因素对面孔加工的种族效应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卢静  胡清芬 《心理学报》2015,47(2):234-242
使用地图定向任务, 探讨了不同任务模式下, 4~6岁幼儿自我位置与自我朝向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 位置表征能力的获得先于朝向表征能力, 幼儿从4岁起即开始使用地图表征自我位置, 但到5岁才表现出对自我朝向的表征能力。此外,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 相比于空间–地图的任务模式, 地图–空间的任务模式更有利于完成任务。上述结果第一次从个体发展层面证明了位置与朝向表征的分离现象, 说明位置与朝向的表征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相似文献   
997.
叶晓红  陈幼贞  孟迎芳 《心理学报》2015,47(9):1101-1110
为了探究基于回想和熟悉性的外显记忆及基于启动的内隐记忆在编码阶段的认知加工差异, 该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并结合迫选再认测验和相继记忆(Dm)范式, 把学习项目分为四类:随后记住、随后知道、随后启动及随后忘记。结果表明, 与启动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刺激后700 ms开始的中央区, 随后启动比随后忘记更为负走向, 即负走向的Dm效应; 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表现为从400 ms开始的右前额区正走向Dm效应以及800 ms开始的枕区负走向Dm效应, 而与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表现在300~400 ms的前额区及500~600 ms的顶区正走向Dm效应。为了进一步确定这些Dm效应与不同记忆类型的关联, 第二个实验中在编码阶段同时设置了干扰任务, 以探究编码干扰下Dm效应的变化, 结果发现, 在编码干扰的作用下, 与启动关联的中央区负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而与两种外显记忆:回想和熟悉性关联的Dm效应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即在编码干扰下并未发现任何与回想关联的Dm效应, 但与熟悉性关联的正走向Dm效应仍有存在, 主要表现在600~800 ms的右侧额区。综合这些结果, 表明回想、熟悉性与启动在编码阶段的脑机制应该存在着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系统总结了20年来汉语阅读眼动控制的研究成果。在阅读过程中眼动控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时间(when);(2)哪些因素决定眼睛的注视位置(where)。对于第一个问题,已有研究从词边界信息、词频、熟悉性、预测性、语义透明度、具体性、非注视词的特性、词汇获得年龄进行了探讨;对于第二个问题,已有研究从汉字字号、笔画数、字结构、词长、词结构、词间空格、词频、预测性、合理性、年龄和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发现,汉语阅读的眼动控制特点与拼音文字的眼动控制特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因此,汉语阅读的研究者需要在现有眼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于汉语特性的眼动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999.
旨在考察不同年龄的个体, 在不同回忆序列和学习材料上协作促进的发展情况。采用3(回忆序列:协作—个人—个人〔CII〕、个人—协作—个人〔ICI〕、个人—个人—个人〔III〕)× 5(年龄:9、11、14、17、20)× 2(材料:图片、文字)的被试间设计。结果发现:(1)各年龄个体在CII和ICI两种回忆序列上均出现了协作促进, 且两种序列条件下被试的最终个人回忆成绩无差异;(2)另外, 17岁个体的协作促进量显著高于9岁、11岁、14岁和20岁, 其他各年龄之间无差异;(3)图片和文字的协作促进量无差异。这说明小组协作回忆的顺序对协作促进没有太大影响, 17岁个体协作促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讨个体复杂决策过程中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的计划性,考察了四组大学生被试(共101名)在“知觉不同分心时间”条件下的复杂决策。结果发现:(1)“告知分心3分钟,实际分心3分钟组(知3实3)”成绩显著优于“不知分心时间组”和“知5实3组”,但与“知3实5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计划性;(2)“知3实5组”成绩显著优于“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为边缘显著,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可延迟性;(3)“知5实3组”与“不知分心时间组”成绩之间无显著差异,显示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精确的时间计划性,提前要求结果浮现不能出现无意识思维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个体无意识思维结果浮现具有计划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