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厦门市金尚中学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路——成立家长义工队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主要做法是:明确成立家长义工队的目的、意义和可行性;走出去取经;坚持自愿参与原则;注重成员管理;明确职责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52.
将《正教真诠》与《省迷真原》和《归真总义》比较,可以发现真一、数一、知认、见认等概念先于王岱舆使用,这反映出王岱舆的著作与同时代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53.
好书鉴赏     
《天风》2018,(1):3-3
《我们所信的三一上帝》作者:寇世远基督徒所信的上帝是'三位一体'的上帝,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一个奥秘,因为'上帝为大,我们不能全知'(伯36:26)。为了使读者能清晰地认识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本书在内容编排上,第一至二十篇,主要围绕'圣父'这一主题展开;第二十一至四十三篇,以'圣子'为主线第四十四至五十篇,则侧重'圣灵'。寇世远监督曾是台湾知名牧者,他以圣经为根本,结合中国文化,对三位一体神的教义进行了生动阐述。  相似文献   
254.
《道德经》自问世后,注疏者代不乏人,据有关学者研究考证,从古至今,《道德经》注疏约有2000种,而成玄英的注疏当为其中的代表之作。成玄英作为隋唐重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很多重要的思想观点都从《老子道德经义疏》中反映出来。本文针对成玄英《老子道德经义疏》的“生命观”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55.
杨东 《周易研究》2004,(5):37-44
王弼在吸取<易传>乘、承、比、应、当位、中位等说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周易>的体例以及原则,进一步阐发了<易传>所蕴含的取义说、适时说,还提出了主爻说、初上不论位等说,确立了义理派解易的基本思想方法.尽管程颐在对<周易>体例的看法上基本上承袭王说,但亦有发展与创新之处.他在王氏"适时说"基础上强调<易>随时取义的观点,提出了中则正、乾坤卦变以及卦才说等,丰富了义理派解易的方法,增加了解释卦爻象和卦爻辞的灵活度.本文在论述以上观点时,还对前人之说提出了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256.
范爱侍 《天风》2004,(2):10-11
神子耶稣降世,宣告神是爱。神的爱显明在他将独生爱子赐给他们,让他道成肉身,住在他们中间;更显明在他以爱子为赎罪羔羊,以其尊贵圣洁的生命,在十架上为人赎罪,承担了他们律法上应受的刑罚与咒诅。  相似文献   
257.
墨子之义利观源自其兼爱非攻之观念,并将义利之观念用于解决乱世之象.墨子义利观念之义可分为仁义、道义,利可分为公利、他利与私利,各种义与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墨子之义利观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58.
259.
曲世宇 《法音》2003,(5):34-37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世亲菩萨最初是从一切有部出家,学习《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学,因此常以小乘驳难大乘。后来吸收了一些经部的知见,对小乘就略觉不甚满意,从其所著小乘佛学代表作《俱舍论》中即可略窥端倪。适逢世亲菩萨的哥哥无著菩萨示以《十地经》和《无尽意菩萨所说经》,遂回小向大,转弘大乘。世亲菩萨一生著作颇丰,其中小乘论五百部、大乘论五百部,人称千部论主。本论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是佛法知识的宝库,是学习佛法的必读之书。关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六道、生死流转及还灭等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260.
谈佛教词语"业"向"孽"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词语"业"在汉译佛经中可指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之业,后来在中土文献中多用来偏指"恶业",宋元以后又开始逐渐被"孽"所替代,而其大量替代主要发生在明清之际.本文描写了这一嬗变过程在词义演变和词语更替上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