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理念和目标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确新的世界大战可以推迟和打不起来;二是确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三是把握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历史潮流;四是提出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充分确立了中国21世纪的外交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政治的价值取向由正义战争向和平伦理的深刻转型。  相似文献   
992.
中国艺术伦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学界对艺术伦理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对国内近二十年来艺术伦理研究的历程、热点与存在的不足进行评析,并对其前景作出积极而乐观的展望,对促进新世纪中国伦理学的发展和繁荣,促进艺术自身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底线伦理的概念、含义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线伦理首先是一种与目的论或后果论形成对照的义务论,虽然这里是指一种比较温和的义务论。它主张行为或行为准则的正当性并不依赖于行为的目的或结果的好,而是主要依据行为或行为准则的发展,这并不意味着道德评价和选择不要考虑行为的后果,而是说正当与否之最终根据不在行为后果而在行为或行为准则本身。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社会伦理研究的具体思考,反思伦理学研究中问题、知识、真之间的关系,从一特殊视角揭示出伦理学研究应在开放的科学知识体系和道德生活中,从真问题出发,获得揭示时代精神的真知识,指向人类善的价值精神;同时阐明伦理学研究中的真与善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在《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一文中,万俊人教授认为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是在现代性道德文化语境内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这不仅在根本上误读了麦金太尔的思想,而且基于此种误读寻求的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掩盖了美德伦理原本应该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万俊人教授文中的核心观点进行辨析,阐明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是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框架,站在整个西方道德文化传统的立场上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并以此为基础揭示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对现代性道德概念框架本身进行批判反思,并指出一种符合人类道德生活客观实际的道德探究方法,即美德伦理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普世伦理"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一直成为伦理学界探讨的理论热点和亮点。学者们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就"普世伦理"的"可能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回答。实际上,存在这种"争论"的根由在于他们并没有跳出"自我"或"同一"的囹圄,而自我视阈下的"普世伦理"正是"现代性"所造成的幻象。要摆脱这种幻象,唯有进入"他者"的境域,列维纳斯的"他者"概念或将开启"普世伦理"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现代伦理是在传统德性伦理衰落、基督教神学信仰式微情况下,依据各种理性的形而上学为基础而奠基的.在此过程中,基督教神学以世俗化为代价,不断改变自身的形态,以适应伦理精神的现代转变.但已经彻底转变了的世俗精神,有其自身的大地之根,它宁可单凭强大的外在立法来规范公正生活(政治)的秩序,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的内在强制而按灵魂的高贵法则提升自身的存在层次.因为现代人的心,不在灵魂之内,而在外在价值物中.结果,原本属灵的基督教虽然自愿适应现代精神,自愿现代化,但最终发现,它与现代精神根本格格不入,使得它与现代的"结合"完全是"同床异梦".于是,解决现代伦理危机的途径,不能寄希望于一个本身世俗化了的宗教,而是要从存在的根基上发现人身上的神性力量;人类的自由伦理不能靠外在于它的神圣精神来范导,而是需要人类去挖掘和明察自身存在根基中的神性力量,继而呵护它、培植它,最终使之成为与伦理真正结缘的既尊贵又有范导性的规范力量.在这种理念下,作者考察了西方精神的灵魂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所展示出来的伦理问题,以此来定位马丁·路德、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谢林他们在宗教现代性和现代伦理变迁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分配正义不仅存在于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于自然资源在同代人或不同代人之间的分配过程之中。分配正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与一般意义的分配正义主要是指对一定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伦理认定和道德评价相区别,环境伦理视阈中的分配正义主要体现自然资源在国家之间的公平分配、国内的公平分配、代际之间的公平分配、人类的需要与环境本身之间公平分配等层面,概括地讲,也就是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999.
视觉的悖论是由"看"与"被看"、权力和权利、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等相反相成的关涉组成的混合体."看"与"被看"既反映出一种主客体之间的张力关系,也逐渐表现出其权力变化的趋向.通过权力和权利作为视觉伦理关系的两极,可以清晰地看到隐藏在视觉背后的意识形态性.视觉的形式设计与意义关怀的失衡必然带来视觉互动过程中的伦理偏差,过度强调视觉的形式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视觉本身的传达效果,消解视觉的意义关怀所在,也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念.在视觉的伦理关涉和悖论后面,我们更需要寻找到实质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社会保障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保障制度自1883年起诞生一百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精神、具有深厚伦理意蕴的制度体系.李建华等认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条例,无论其形式如何,其实质内容都是再现、确认和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关系,是对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排列组合,将利益冲突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并寻求利益矛盾消溶化解的途径[2].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社会保障伦理研究既有文献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界清晰了解其发展现状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