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徐嘉 《学海》2022,(4):184-193+201
道德权利理论不是伦理学中的固有论题,其近几十年的兴起是缘于维护个体利益的需要。而带来的难题是,哪些道德权利必须保护,道德权利不可僭越的边界又是什么。通常采用的以静态的、原子式的方式抽象地分析道德权利,并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联讨论的方法,不能解答以上问题。对此,“群己权界”的辩证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因为个体的“道德权利”与群体的“伦理秩序”处于一个复杂的张力结构中,两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共存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统一体中。伦理秩序必须尊重个体的生命权、尊严权等基本道德权利,而道德权利也不能冲击伦理秩序的有序、和谐和公正原则。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允许道德权利的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在特定时期、非常状态下,个体的道德权利受到一定限制,而要保证伦理秩序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882.
石佳友  刘忠炫 《学海》2022,(5):183-193
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引发的科技伦理风险正在对一部分传统社会秩序予以解构和重塑,科技伦理治理是应对此种新型风险的时代范式。法治化为科技伦理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旨在推动其他社会规则向法律制度的转变,保障治理的规范性。法治化过程需要实现“伦理与法律”“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利益平衡。科技伦理治理的法治化强调对伦理问题的全过程治理,风险预防是主要目标,应当在治理前端构建伦理风险监测机制,在治理中端强化伦理审查与监管机制。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完善是法治化的首要目标,制度供给是推进治理的核心路径,应当制定科技伦理基本法,加强科技重点领域的专项立法,并治理后端建构和落实相关的法律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883.
《中国宗教》2006,(12):54-55
陈星桥在2006年第10期《法音》上发表文章《略论佛教的荣辱观》。文章认为,佛教一向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在荣辱观方面不仅与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还有不少特殊的启示。佛教不仅是一种哲理型的宗教,更是一种伦理型的宗教。文章把佛教的荣辱观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乎是非善恶的道德性荣辱观;一类是超乎穷通祸福得失的超然性荣辱观。  相似文献   
884.
文革 《天风》2021,(1):25-27
一、引言 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具体的道德问题时,总会想到从信仰的角度做出判断:一方面我们不想"任意妄为",做违背信仰原则的事,这既不荣耀上帝,也会给自己的灵性带来亏损;另一方面,基督徒借着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伦理选择,也可以在生活中做出美好的见证,荣神益人.  相似文献   
885.
黄钰洲 《哲学研究》2022,(7):108-117
现代世界的基本特质是合法性与道德性的分离,但这种分离也导致了所谓的“博肯福德困境”:现代国家失去了内在的结合力,从而沦为一个外在的强制机制。在黑格尔看来,康德-费希特的政治哲学以一种标准的现代性规划提出了所谓的“魔鬼民族”构想。在他们看来,国家只需要以强制的心理学机制就可自行运转,但是这样的国家模式最终会导致一种权力的无度。青年黑格尔追随古典的共和主义理想,期望回归一种古典的崇高共同体,但是这种理想无法把握现代社会的现实,最终只能沦为一种无差别的狂热主义。黑格尔认为,客观精神在个体的认识和行动之中有其信念之根,作为主观的实体性,现代公民的意向与伦理的客观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的自由现实。  相似文献   
886.
伦理,对于中国哲学界是非常熟知的,科学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并不陌生,但是何谓科学伦理精神,科学伦理精神的内在建构如何,以及科学伦理精神在中西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历史中是如何契合而成,又是如何从深层次上对社会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映射,对这一连串“如何”的回答,中外许多学者对此只言片语的论及可谓众多,传统意义上对科学伦理精神的解读不免限于通俗、单向度,正当理论界对此问题陷于或隐或显的论说时,陈爱华教授的新作———《科学与人文的契合?科学伦理精神历史生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版)正式同广大读者见…  相似文献   
887.
"伦理"与"道德"概念的三重比较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中的比较、中西文化中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的过程,目前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  相似文献   
888.
田秀云 《伦理学研究》2007,(3):F0003-F0003
商业伦理与商业道德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商业道德是调节商业伦理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但又不是惟一的方式和手段,商业制度、商业政策、商业法律法规等也是调节商业关系的方式和手段。因此商业伦理研究不仅要关注商业道德,而且也应该关注商业制度、商业政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89.
道教是惟一的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道教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价值。一、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二、道教“尊道贵德”、“知足常乐”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三、道教“积功累德”、“济世利人”的伦理思想,有利于促进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90.
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