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由中国伦理学会和韩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20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于2012年4月23日至25日在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召开,近百位中外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从理论视角看现代社会的伦理问题 (一)关于现代社会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指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消费主义.通过符号消费,消费主义强化了身份伦理,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政法大学赵庆杰指出,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同济大学邵龙宝指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价值困惑主要表现为知识观的分裂、荣辱观的倒错和成功观的迷惘.  相似文献   
52.
道德哲学概念只有在道德概念出现之后才有可能.“道德”是在人的主观自由的精神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绝对的、权威的、直接的伦理习俗的反思而建立起来的不同于传统伦理习俗的“伦理”.这种“伦理”已经不是传统的未经反思的直接的“伦理”,而是取得了主观思维形式的新的“伦理”——“道德”.在本质上,道德的哲学本性在于它的反思建构性,与反思相结合的伦理就是道德.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是第一个道德哲学形态.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也是一种“道德哲学”形态,与前康德道德哲学形态不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是先验纯粹的“道德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53.
《道德与文明》2012,(6):2+161
2012年10月13—14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苏州大学、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清华大学哲学系、河北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道德治理与道德文化建设——纪念《道德与文明》杂  相似文献   
54.
商业或贸易是互通有无的行为,通常被认为是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但是这种交换却有可能对不参与交易的人或自然界造成危害.传统商业伦理研究交易双方之间的关系,环境伦理视野下的商业伦理则侧重研究交易双方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现代商业活动中的基本伦理关系是卖方、买方及自然界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商业活动之所以造成许多环境问题,就是因为交易双方出于利己之目的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5.
《存在与时间》主要是对此在伦理生活的描述。关于此在,海德格尔持的观点是完善论,确切地说,此在所要完善的是本真的自己。然而,此在的本真状态首先和通常是受物和常人遮蔽的。畏则具有揭示(还原)功能,在畏中,死亡的逆意向性构成了本真的此在,使此在得以认识到本真的自己。对于此在来说,这是被动发生的还原。但这只是认知上的还原。第二重还原是采取行动向本真自我的引回(还原)。但基于此在的本质规定性以及此在对存在的归属关系,此在的最终完善是无法达成的,但它可以朝向最终的完善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6.
陈晓平教授、罗伟玲博士在《试论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兼论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之比较》一文中关于儒家伦理的表述前后有矛盾,以情感主义道义论概括儒家伦理和以情感主义功利论概括休谟、斯密也有失偏颇,因此,该文通过"四大道德学派"之间的相互比较说明的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以及通过"中西伦理再比较"(以儒家伦理代表中国伦理)得出的中西方伦理之间呈现"互补格局"的结论,也有失误。事实上,道德理论的总原则是以义致利或以义促利,道德理论层次结构应为情感主义以义致利论→理性主义道义论→功利论。该文概括的"道德哲学的四大分野即理性主义、情感主义、功利论、道义论",应该被浓缩为儒家、休谟、斯密代表的情感主义以义致利论,康德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和边沁、密尔代表的最大幸福派功利论。  相似文献   
57.
"公民"与"道德"之间的同一性及其生成的"公民道德",有待由"发生"到"诞生"的理念革命。"公民"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承认,"公民道德"的真谛是通过道德生命的生长诞生真正意义上的"公"之"民"或"道德之‘民’"。道德之"民"的诞生经历了"伦理上的造诣"—"道德世界观"—"道德主体"的辩证过程,展现为"伦理人"—"道德人"—"成人"的有机生命进程。"德"或道德在本性上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伦理是人类的家园,伦理家园的守望迎来"精神"的日出。伦理造诣—伦理家园—伦理精神是"伦理人"诞生的三部曲。"道德世界观"是道德世界的自我意识,以道德与自然、义务与现实即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义与利、理与欲、归根结底公与私的对立及其自觉为前提;但是道德世界观的本质是二者之间"被预定的和谐",关键在于必须透过道德行动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现实中对立—信念中预定和谐—通过行动实现和谐,是"道德人"诞生的生命节律。"道德人"的发展,是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主体经过"良心—善—道德世界"的诞生过程,良心扬弃道德世界观的"二律背反",但内在"一个人的心"与"所有人的心"的矛盾;"善"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但具有抽象性;道德主体扬弃良心与善中的矛盾与分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追求并达到"成人"境界。"公民道德"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既是"公民"与"道德"同一的道德主体的创造,更是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同一的人的世界的创造。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传统官德体系中,"慎"和"清"、"勤"一样,都是最核心的道德要求。"慎"德既是"清"、"勤"等德性养成和保持的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德性,在施政中可以更好地维护老百姓的福祉和利益。在现代公共管理中,遵循"慎"德的要求,就要谨慎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审慎地对待每一项决策,同时还要在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上更多地听取众人的建议。在现代行政管理中,"慎"德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确保行政人员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确保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克服风险和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校园暴力现象的伦理病灶在于"你—我共生"的伦理同一性被消解,表现为个体无法在学校及宿舍的人伦关系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无归属感的个体在精神世界处于孤独状态,在生活世界中个体行为完全听命于任性与冲动。如何使个体在实体中找到归属感并使个体冲动具有伦理合理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应对策略为:一是恢复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伦理身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塑学校、教师对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保障与呵护,使学校、宿舍成为学生的"生活之家"与"精神之家",唤醒学生的"集体记忆"和"同根意识";二是彰显教育的伦理本性,通过教育使个体行为超越人的自然冲动状态,实现个体自然冲动—义务—幸福的转化,使其成为有教养的人。  相似文献   
60.
资本概念是现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本表面上是物,但是根本上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进一步体现为观念、意识和剥削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考察,资本与伦理在人类的产生过程中就存在一种亲缘关系。随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资本的伦理就是现代社会中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规则。从社会对资本的现实要求的角度考察,资本发挥其伦理价值与功能是一种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