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命伦理学是上个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医学及生物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由于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建构方式,使得生命伦理学具有多重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伦理神学、医学科学哲学、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和西方道德哲学等.上述理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繁复的思想网络,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共同为生命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今天,生命伦理学的基础理论还处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92.
刘师培是中国伦理学独立化学科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编著的《伦理教科书》以及撰写的若干文章,初步建构了一个中国伦理学的框架体系,使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伦理文化进化发展到具有独立品性和专门研究问题的伦理学学科发展阶段。刘师培所建构的伦理学框架体系具有融合古今中西伦理思想精义于一体的特点,不仅吸收西方伦理学知识和观念来改造和整合中国原有的伦理思想,而且结合中国近代道德革命和新式学堂教育要求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西方近现代伦理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促成了中国传统伦理向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促成了西方伦理学优秀成果的中国化转化。  相似文献   
993.
大乘佛教有许多理论可以用于对治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从《金刚经》这部早期大乘经典来看,大乘佛教的生态伦理观主要有:缘起性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观;诸法平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慈悲喜舍,尊重和爱护生命的生命观;心净土净,心灵环保下的自然环境观等。弘扬这些传统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晚期癌症患者宁养疗护强调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其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成为姑息医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姑息医学快速发展,宁养疗护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宁养疗护伦理在医疗方面强调适度治疗与合理用药,护理方面强调患者生理、心理、灵性、社会和宗教等层面的整体性照顾。梳理宁养疗护伦理有利于在宁养疗护服务中做出最优伦理选择,这种选择需遵循不伤害原则,注重生命质量原则、适度治疗和舒适生存原则、尊重患者意愿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5.
针对当前我国各大医院普遍出现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热,对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进行调查研究,从医学科研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SCI热的利弊,及未来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客观说明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绩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反对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的做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探索兴趣和热情,还科学研究以本来的面目,促进科研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96.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暂时不需要进行移植的胚胎存放在生殖医学中心.然而,由于各种伦理争议及社会舆论压力,生殖中心往往会困惑于“无主胚胎”的处理.2013年6月,美国生殖医学协会伦理委员会对“无主胚胎”进行了确切的定义并给出了处理意见和指导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无主胚胎”定义、“无主胚胎”现状、“无主胚胎”的处理方式及伦理争议、对生殖中心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为生殖中心在“无主胚胎”处理方面提供相应帮助.  相似文献   
997.
人类增强技术作为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人类机体功能或能力的一种技术干预手段,是对人类身体进行的一种技术上的改变,这必然在“人是什么”、社会公平、安全与自主权等方面引发一定的社会伦理问题。而这正是对“人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这一绝对律令的违背。由此需要对人类增强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从坚守“增强底线原则”、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加强伦理审查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预防或减少不良后果的产生。这样才能保证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做到有效性与合理性、真理性与价值性、安全性与效益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98.
师德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内容。师德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师德建设除了需要国家的重视,教师本人对自身素质的努力外,还在于师德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即伦理精神。把握师德建设的伦理精神、探索师德建设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崔欣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53-153
论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了兴趣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良性情绪中自觉学习,并从中寻求发现。自觉抵制其它干扰因素,促进身体健康发展,这是获取音乐知识及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美国职业伦理建设已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其建设经验可以为我国当前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借鉴。自由、责任、诚实、平等、公正和守法是贯穿在美国职业伦理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职业伦理规范的法律化、行业协会职业伦理规范的职业化和以宗教伦理促进职业伦理建设,是美国职业伦理规范建构的显著特点。美国职业伦理的实践性特点主要是强调职业伦理规范的具体化和针对性;重视职业伦理教育,普及职业伦理规范;落实职业伦理资格认证,强化职业归属;结合自律与他律,推动职业伦理实践发展。当前,研究美国职业伦理有益于我们批判地借鉴美国职业伦理中合理的基本道德价值理念,有益于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相同行业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准则、戒律,有益于我们有选择地利用美国职业伦理的管理经验,积极建构我国各行各业面向实践的道德规范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