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4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该文采用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对484名3~9岁儿童的气质和同伴关系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9岁儿童同伴关系类型已形成分化,其中被忽视儿童和被拒绝儿童所占总体样本的比例分别为16.9%和9.6%,比例较高值得重视。儿童气质对同伴交往类型的形成影响很大,四种同伴关系交往类型在气质各维度上方差检验都达到了差异显著,有着明显不同的气质特点。  相似文献   
942.
黎新农 《天风》2006,(1):30-33
圣经观的问题,看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白。实际上,教会的圣经观关系到教会如何看待和解释圣经,如何用圣经的真理指导教会的灵命实践。所以,圣经观代表了基督徒和教会的上帝观、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真理观。基督教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如何诠释圣经的历史。丁主教提出的上帝是爱的圣经观,使中国教会不再重走西方教会思想史上每每陷于复杂的教义争论的老路,而是引导中国教会重视圣经的中心信息就是上帝爱世人,上帝的创造和救赎最终目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上帝是世上一切真善美的源头。所以,丁光训主教提出上帝是爱的圣经观及神学框架,教导我们在一种动态的爱中去体验上帝与人的关系,去体验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而不再去争论教义的细节,不再人为地给教会设置一道无形的围墙;教导我们敞开胸怀接纳世上一切美好的真理,使教会作出更加美好的见证。丁主教的圣经观,为中国教会在今天的处境中解释圣经,并用圣经诠释引导教会的实践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43.
胡征和 《思维与智慧》2006,(5):M0003-M0003
一直喜欢听费翔的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一直喜欢看《思维与智慧》: 读你千“期”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相似文献   
944.
茶叶与落叶     
一位家住山区的朋友邀请我在采茶季节到他的家中作客,品尝一下新早茶,顺便也可以体会一番采茶的乐趣。经不住青山绿水的吸引,便欣然赴约。果然是个好地方,还未到达目的地,我便为车窗外的浓雾锁俊山、小桥伴流水的恬静所打动。那份清新的泥土气息在心间颤动。难怪朋友放弃城里的美差良宅,  相似文献   
945.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946.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一种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和对自然的态度上。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相似文献   
947.
道教医学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在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道教医学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医学体系。历代精通医  相似文献   
948.
一个人要相对自如地生活在当今的社会中,必须要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并以此规范自己的一生,否则必将“寸步难行”。这样的伦理道德都是源自于天主给我们的启示,由先知、先圣、先哲、先贤们总结出来的。因此,不论是什么民族、国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在伦理上都可找到一些共性,也就是这些共同点,正好是我们教友和教外朋友的对话基础,也是引导教外民众皈依天主的一个入口。所以,为了开展福传,我们首先要熟悉本地的传统伦理和基督伦理,并能从中归纳出共同之处,和分辨出差异之处。毫无疑问,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传统伦理与儒文化极为密切,在历史…  相似文献   
949.
张奎志 《世界哲学》2006,2(2):29-36
“诗与哲学之争”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也是贯穿整个西方历史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德里达则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命题进行了解构,他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目的出发,通过对隐喻和哲学之关系的分析入手,解构了西方“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实现了哲学与文学的融合,并通过对“补充”概念的哲学内涵的挖掘,进而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50.
斯特劳森在《个体》中提出的描述性形而上学与修正性形而上学的区分对20世纪后半叶分析哲学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基于斯特劳森的这个区分,我们可以从范畴之是与潜能现实之是的区分这一角度去解析亚里士多德。在相当程度上,亚里士多德对范畴之是的研究是描述性形而上学,而他对潜能现实之是的研究则是修正性形而上学。然而,以主谓关系为核心概念结构的描述性形而上学只是相对于印欧语系而言的,不是普遍的。我们应该发展一门以中文思维结构为对象的描述性形而上学,这样的研究必定可以使中国哲学对形而上学做出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