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5066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81.
自主与有利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原则,均可得到道德原则的辩护.然而,基于自主与有利冲突的必然性,西方解决冲突的“自主模式”、“基于信任的有利”模式均存在不足,决定了我国生命伦理实践必须保持二者的张力.儒家生命伦理学中“仁爱”、“经权”与“家庭”是儒家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特色,分别为二者张力的可能提供了德性基础、实践条件与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2.
罗晓颖 《哲学研究》2023,(3):98-108+127
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不寻求单纯的自然知识,对自然的研究具有一种伦理旨归,即通过阐释天体运行现象、万物生灭变化,以及人类痛苦和欲望的界限,消除人们对天体、诸神、死亡、病痛、以及欲望的疑惧,摒除心灵忧扰以获得基于快乐感觉的幸福。伊壁鸠鲁在构建其自然学说时,一定程度上洞见了自然研究者自身及其知识的限度。他因而重视记诵而非探究;在确立世界的物质性这一根本和唯一的原则后,在天象学领域主张多因解释,并据此确立诸神退隐的新宇宙图景,构筑消除一切心灵忧惧的内在堡垒;他建立学园共同体,提倡“过隐秘生活”以应对外部忧扰,并以此作为实现伦理旨归的外在堡垒。  相似文献   
183.
刘成 《学海》2023,(1):117-127
英国工党原属于英国工人运动的政治翼,由于得到多数工人阶级选民的支持,工党才取代自由党,成为与保守党平分秋色的英国两大政党之一。然而,当工党发展为英国主要政党之后,面对大选和执政的压力,工党不可避免地要在阶级党与宪政党之间进行平衡,内部的争论和分歧也更加激烈,最后拉开与工会距离,背离原有阶级政党的根本属性。工党长期处于宪政党与阶级党的两难之中,政策发生“左”与“右”的反复交错。工党多重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及其不同影响,是工党经济、社会、外交政策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的根本动因。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多为迎合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不是引导社会潮流和实行根本性社会变革,因而工党只能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而不是坚守传统思想或所谓“工人阶级代言人”地位。“第三条道路”是工党遵循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工党摆脱了传统意识形态束缚,完全倒向政治实用主义。工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和最终消失是工党遵守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必然结果,是工党逐步抹去阶级色彩并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英国宪政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4.
张海龙 《孔子研究》2023,(4):140-149
唐君毅的伦理思想至少具有自我伦理、文化伦理、境界伦理三重向度。在自我伦理中,唐君毅以“道德自我”之建立来抵抗内外诸恶,销解“自我中心”主义;以儒家的心性修养论作为自我疗愈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伦理中,唐君毅为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奠定一道德基础,同时强调应以仁、义、礼、智之伦理原则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会通。在境界伦理中,一方面人之精神、心灵境界随九境之转呈升进最终成就一真实之生命存在;一方面“心灵九境”框架本身具有重要的伦理判教功能和方法论意义。唐君毅伦理思想的三重向度之间通过“道德自我”来贯通,它们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并且都分别指向了儒家的精神及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185.
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与伦理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绕过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对这一关系的相关辩论始于第二国际时期。基于新康德主义的巨大影响及其对马克思主义构成的严峻挑战,第二国际内部在马克思主义与伦理的关系论争中出现了以伯恩施坦为代表的“矛盾论”、以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分离论”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包含论”等理论立场。其根源在于对以科学方式有效地改变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片面化解读。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伦理的关系论争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者在此问题上讨论的对象,也是建构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辨析和反思的重要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8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对新时代劳动模范的精神表征,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更是一种崇高理想信念在职业领域的践行和体现。新时代劳模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准则和自由自觉劳动的美德情怀,彰显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道德情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道德意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道德境界,因而具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塑个人价值观、增益社会价值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7.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对应人类文明新形态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我们可以从四个重要维度对其进行把握: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是人类伦理文明发展新形态中的当代中国形态;它要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伦理问题进行新探索;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生成;它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本质,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生成特征。  相似文献   
188.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它极可能担负道德责任,拒斥人工智能成为道德能动者是不现实且理由不足的。人工智能作为道德能动者有其哲学理论基础,但它目前只能成为显性伦理主体而非完全伦理主体,尚不足以现实地被问责,它无法解决"好"的决策问题、伦理契合问题和具身化问题。因此,人工能动者相关的伦理问题需求一个可替代的道德能动者——人机混合能动者。混合能动者不仅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其成为完全伦理主体之前,作为伦理主体承担道德责任,而且在人工智能成为完全伦理主体之后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加强以混合能动者作为伦理主体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混合能动者符合社会—技术—认识高度不可分的立场,也是实现分布式道德的重要一环,更是实现人机融合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混合能动者内部建构进行行动哲学的理论分析,提出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需依据以混合能动者内外为划分而产生的六个维度,有助于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的推进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9.
换脸术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脸术是目前国内外争论的一个焦点,是异体器官移植领域内新的突破,为严重毁容患者带来了重新获得美容的希望。但是目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远期疗效尚未肯定的情况下,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需要加强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教育,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不断进行相关研究,最终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0.
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该校开设伦理学和公共德育课程,已有近三寸年的发展过程。1994年读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料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伦理文化与道德建设”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9年该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建设”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同时在“九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