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382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44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279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91.
当代环境伦理学家麦茜特推出的伙伴关系伦理既是对自我中心伦理、同心圆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的突破,也是对后两者的有机融合,且鲜明地指向了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伙伴关系伦理挑战了父权制和生态女性主义的惯常叙事,描绘了人类和自然非控制关系的良好愿景,指明了重构人类社会内部正义努力的方向。但非人类的自然如何以平等的伙伴身份捍卫自身利益,人类又如何在不干预的前提下尊重自然之自治性,以及如何在不撼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治愈地球,又成为牵制伙伴关系伦理践行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992.
目前设计机器伦理系统的主流方案之一是基于规则,然而学界对规则的来源并未达成一致。M.Anderson和S. L. Anderson给出了一种依赖专家直觉的方案,从伦理学家有一致结论的实例中通过归纳逻辑方法提取出规则;Hooker和Kim则对专家直觉提出质疑,建议用康德式的道义论规则来为人工智能主体的行动提供理由。笔者认为两种方案皆有缺陷,进而提倡一种从众的机器伦理规范,这种方法是基于大量普通人行为选择、用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模型。对于这种从众的机器伦理,可能有来自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困难和质疑,但它们都不是严重的和致命的。  相似文献   
993.
《天风》2009,(10):F0003-F0003
建国60周年,举国欢庆。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全国各地的教会以各种形式表达喜迎国庆的喜悦,并为祖国的发展与繁荣向上帝献上感恩。本刊特选部分教会的活动剪影,借此与全国弟兄姊妹一起共祝祖国和谐昌盛!  相似文献   
994.
孙宏赦 《天风》2009,(8):58-59
道成肉身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成就和睦的事,使神在基督里悦纳卑微的人类,使人类进入他的祝福中。从漫长的教会历史来看,“合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教会的健康发展。早在耶稣时期,门徒们就因为权位争论过,因此主将要离开世界的前夕,向天父祈祷说:“我不但为这些人(包括门徒)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像我们(圣子与圣父)合而为一……”(约17:20—26)。  相似文献   
995.
明月清风 《天风》2009,(4):15-16
圣经中“二人结为一体”的教导昭示了夫妻关系是人伦关系的中心。我们常说一个好妻子是一个贤内助,圣经中也告诉我们说:“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箴12:4)“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  相似文献   
996.
今年春天,天主教唐山教区的神父修女们来到兴国禅寺,与寺内的僧众和信众一起,为兴国禅寺栽种下一片浓浓的绿荫。这片被他们共同命名为“友谊林”的树林,不仅为正在建设的兴国禅寺增添了一片新绿,同时也播下了宗教间和谐友爱的种子。这是天主教唐山教区奉献社会、共创和谐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97.
从文化的角度看,生命伦理之争是文化之争.也就是说,生命伦理之争的背后是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同一文化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对同一经典的不同诠释之间的争论.然而,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内部各派别之间也并非完全不可通约,未来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必须保持其普世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998.
普世伦理如何可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是我对同一主题探究的继续:关于建构普世伦理的方法论问题。基于一种“弱伦理模式”或低度普世化的立场,我主张通过由多元文化对话到公共理性共识的文化解释一理性推理之二维平行求证方式,寻求道德共识,从而建构一种低限度的可行的普世伦理。我承认并重视多元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文化价值资源的重要意义,但质疑任何以宗教作为普世伦理之基础的“强伦理模式”,甚至也不相信通过“弱宗教模式”来建立普世伦理的实际可行性。在文化多元、政治多极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实际条件下,建立一种“弱伦理模式”的普世伦理是惟一可以合理期待的。  相似文献   
999.
房兴耀是山东临沂教区主教,全国政协委员,十届三次政协会议期间,笔者特意到主教下榻的友谊宾馆采访了他。问:尊敬的主教,在这次的政协会议中,"和谐社会"一词成了新的话题,请您谈一谈和谐社会主要构成的基本因素,您是怎样解读的?  相似文献   
1000.
论“推定同意”的伦理限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笔者看来,应用伦理学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或意义。首先,作为立法所必需的预先程序,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立法的惯例。立法需求常常因为当时的需要而激起,而当下的需要又常常是多样的,为确保立法民主的真实性,就要求通过公开辩论来展示这种多样性;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这种伦理讨论还不充分(这种讨论常常限制在专业共同体和立法共同体内部),对国外相应法律的借鉴多于对本国需要和公众价值取向的了解,尽管我们在理论上很强调“中国特色”。其次,引起公众对具体事件之伦理意义的关注,从而让公众对具体事件形成特定的态度,并通过这种态度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