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范礼安神父在中国传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他通过耶稣会在澳门的各种机构,对中国教区的传教步骤与方式进行严密掌控;而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和偏爱,中国教会才最终摆脱日本管区的控制,发展为独立的传教区。  相似文献   
42.
《金匮要略》中“肝病传脾”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本文以脏腑经络辨证论治思想为依据,探讨中医诊断肝痛的思路: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深浅,肝病见四肢疲乏为病轻、肝病见食不消化甚至不思饮食为病重。由此判断病情轻重,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43.
有关中国古代僧人的研究,多着重他们在义理、宗教、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建树,而对一般僧众之出家、拜师、受具、住锡、游化、衣食、舍世等生活片段,文献记载零碎,也较少受学者注意。其实,出家等皆为僧众宗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以慧皎《高僧传》有关数百汉僧出家受戒的记载为研究对象,归纳他们的出家因由,及带出相关律制问题的讨论,期望能对古代僧人的生涯,以及印度律制于中土的施行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44.
<正>法显是中国东晋时期的高僧,他历经万险,西行到达印度,取经译经,又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有《法显传》(又名《佛国记》)。由于王邦维《法显与法显传:研究史的考察》[1]已经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国内外法显及《法显传》研究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和展望,为避免重复,本文  相似文献   
45.
雪峰 《天风》2010,(12):I0022-I0024
有的教会肯花千万元建造大教堂, 但却不肯花千百元去聘请或培养一个传道人, 真不知道他的建堂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46.
张丽丽 《天风》2010,(5):59-59
<正>~~  相似文献   
47.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期(中国唐代)著名的学者、政治家、军事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唐留学19年,将中国的许多重要典籍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同时,有史料证明他也是将易学传入日本的重要人物之一。本文通过日本史料解读唐代易学东传中吉备真备的作用及其对易学中占卜内容的态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48.
桑吉 《法音》2010,(8):54-55
<正>本刊讯6月20日,由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佛教在线、南京毗卢寺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近现代佛教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南京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南京市民族宗教局副局长纪勤,  相似文献   
49.
王从友 《天风》2008,(24):17-18
现今很多传道人的生活特点之一就是忙碌,忙完讲台忙会台;忙完主日崇拜忙周间聚会;忙完周间聚会还要忙探访信徒。一提到本教会传道人,很多信徒就说:我们的传道人真忙!传道人如此之忙,以至于有些教牧同工在要讲道的前一天晚上才突击准备讲章,或者只好将过去在其  相似文献   
50.
涂智进 《天风》2008,(16):37-39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会中信徒不会苛求牧者成为完全的人,但弟兄姐妹希望自己的牧者无论在讲道、教导,还是在灵命与为人处世方面都能够显出长进来,能够不断地向成熟迈进,而不是处在停滞状态中。使徒保罗在劝勉传道人提摩太时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提醒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使众人看出你的长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