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张奇  张庆翔  张笑笑  高超 《心理学报》2023,55(1):117-128
为了避免多重变异样例学习和采用题海战术,并能促进规则样例学习的远迁移问题解决,开创出原样例学习后对原型规则做出变型推理的学习方法,以算术应用题的解题样例为原样例学习材料进行了4项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四年级小学生运用该方法可有效促进远迁移问题的解决;其变型推理能力存在数学成绩等级差异;提供问题情境和推理提示能提高部分学生规则变型推理成绩和远迁移测验成绩。实验结果证明,规则变型推理是促进远迁移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2.
该研究以113名7、10、13岁的儿童青少年为被试,考察了注意、工作记忆与推理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13岁期间,注意与工作记忆在推理能力的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注意与工作记忆的作用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略有差异;在儿童7岁时,注意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不显著;到儿童10岁时,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均显著,但工作记忆开始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13岁时,工作记忆对推理的影响显著,并在注意与推理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兰英 《心理科学》2000,23(2):227-229
1 前言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中心任务。而且 ,掌握比较完善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国外心理学界对儿童推理的研究是很重视的。英国心理学家福勒 (Fowler)曾通过 50 0名小学儿童以归纳、演绎、归纳和演绎结合三种推理进行实验教学。我国心理学界对小学儿童的推理特点也开展了一些研究 ,但对推理能力的结构成分划分大致仍为归纳、演绎、类比推理能力三种。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虽提出了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 ,但至于包括哪几方面的推理能力 ,并未进一步说明。鉴于此 ,本文欲对…  相似文献   
94.
归类及推理研究的几个数学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归类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而在归类基础上的特征推理及预测则更为重要。该文对经典的归类研究作一简略的述评 ,同时概述包含有复杂推理过程的归类学习研究的新进展 ,重点介绍三种有关样例推理及归类预测的数学模型———情境模型、多阶情境模型和理性模型 ,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5.
12岁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富熹  唐洪  刘彭芝 《心理学报》2000,32(3):269-275
以三类不同题目(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与生活经验相悖、与生活经验“脱离”),探查了12岁普通儿童与数学成绩优异儿童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对测查成绩的聚类分析,可将被试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从而显示出同一年龄儿童不同的推理能力发展水平:普通组儿童有关推理能力已有初步发展,但推理过程仍经常受其具体内容的束缚;数学成绩优异组儿童假设思维和演绎推理能力协调发展,“形式”从“内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理思维活动能较好地符合有关逻辑规则。这两组儿童假言推理能力的差异可能跟智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6.
张银花  李红  吴寅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042-1055
道德认知关注道德心理背后的信息加工。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道德认知研究, 以探索道德认知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但目前研究者对道德认知进行计算建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模型(漂移扩散模型、效用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分层高斯过筛器模型)在道德认知行为和生理研究上的运用量化了道德决策、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此外, 这一新进展对理解反社会行为和精神障碍等有所助益。最后, 计算建模有待完善, 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蒙培元先生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的核心是“情即理”,它既不是情感加理性,也不是符合理性的情感或情感与理性的混合体,而是情感本身自有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理性概念的理性思想,能够真正将中国哲学的理性思想与西方哲学的理性思想区别开来。蒙培元先生所首创的儒学情感理性思想是他对中国哲学和哲学最为重要和最为独特的贡献,这一思想从新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本质的精神特质,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转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树立了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98.
心理学创立之初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以冯特为代表的研究人们的主观经验的内省法;二是由艾宾浩斯引起的研究客观外显行为的S—R方法。后者避免了内省法可能引起的弊端,但却使心理学家们放弃了对人们意识问题的研究。意识问题是心理学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不研究意识问题,心理学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使用修订后的亲社会倾向量表(PTM)和亲社会客观推理量表(PROM),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测查,并采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探讨亲社会倾向和亲社会推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社会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的、利他的、情绪的、依从的、匿名的和公开的;他们的亲社会推理由高到低依次是:需要定向、刻板定向、内化价值定向、享乐主义定向和赞扬定向。6种亲社会倾向都与刻板定向推理、内化价值定向推理正相关;紧急的、依从的亲社会倾向与需要定向推理正相关;匿名的亲社会倾向与享乐主义定向推理负相关。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来看,两者间的整体关联程度没有理论预期的高,典型变量所代表的亲社会倾向主要是紧急的、匿名的、依从的亲社会倾向,而这些亲社会倾向主要由内化价值定向推理、刻板定向推理、需要定向推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0.
基于主动推理架构的预测心智理论可描绘个人与媒介的动态耦合,揭示互联网革命的终局——“元宇宙”——在认知意义上的本质:接地的、具身的、内容愈发丰富的信息传播媒介终将成为互联网用户数字生活的认知龛位乃至生态龛位,个人与媒介终将在互动中实现有别于传统形态的意义建构: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这种变化只是个人与媒介围绕主动推理的主导地位展开往复争夺的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