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经典之一。简练的五千言,却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道德经》还因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宗教》2014,(11):86-87
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天主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强劲支撑。天主教绘画艺术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形成"中国化的天主教绘画艺术",用中国画的写意方式来描绘天主教的信仰主题。这不仅在造型语言上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审美意趣,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宗教艺术,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3.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逆境的加剧,会使人回想到宗教。”(《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宗教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心理慰藉,是历史的事实。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佛教被归为“治心”的学问。  相似文献   
174.
齐、鲁文化及其交融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02,(3):45-50,96
山东号称齐鲁,齐鲁之称是源于先秦时期在海贷之间曾经孕育出两支优秀地域文化,即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其务实性、尚变性、开放性、兼容性等鲜明特征著称于世;鲁文化则以其勤俭质朴、注重传统、格守礼乐、重德尚恩的风格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对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齐文化和鲁文化通过交汇融合并最终走向整合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5.
关于陈乾初,多年以来研究者似乎都认为其思想已脱离宋明儒学传统。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并认定乾初思想属心学系统。  相似文献   
176.
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实质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鸿伟 《现代哲学》2002,(3):113-117
本文从卢卡西维茨关于亚氏三段论的分析出发,针对学术界中“三支论式”是三段论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转为三段论推理或外设三段论推理等观点,从工具的使用到工具的锻造这一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看法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三支论式”及因明学说的实质是论证而不是推理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7.
儒学在汉代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一种官方指导思想 ,具有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这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汉儒以文化守成自任的意识 形态阶层职能的自觉意识,儒学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能是在反思与辩护两个层面进行运作的 ,以及它阐明现状的意义和提示行动方向的社会历史功能等。对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功能的分 析与批判,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于儒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8.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179.
传统诚信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崇尚诚信、耻贱伪诈的传统 ,以及诚信德目的道德内涵和道德要求 ,论述了诚信道德在为人、齐家、兴业、治国、天下安宁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以及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借鉴、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80.
大力促进各民族文化事业,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这些文化经历了不同的积淀过程,是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这就是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是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力量所在,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基本依托。每个民族的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