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0篇
  3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212.
朱松是南北宋之交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中原文献南传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最初以诗出名,二十七八岁后积极昌明伊洛之学;朱松在临终之际,嘱咐儿子朱熹师事理学精英胡宪、刘勉之、刘子翚,成就了理学发展史上的佳话。朱松在学术门径、行事风格及对南宋初年国势和人物的评判等方面,皆对朱熹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朱松学术思想地位的确立,朱熹做了极大的努力。他坚信其父的节义风操作为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垂范天下。朱松、朱熹父子间呈现出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的印记,他们具有自觉传承中原文献的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213.
相较于佛道二教,民间法师的法名构成似乎简单许多.一般来讲,法师的法名仅分为“法号”(称为“法某”)和“郎号”(称为“某某郎”).它是通过法师教派的传承仪式——“传度奏职”仪式而取得.有趣的是,受该仪式的影响,畲族、瑶族及客家等族群的祖先也有取法名的宗教习俗.本文以民间法师及畲瑶和客家先祖取“法号”和“郎号”的现象为切入点,意在探讨南方法师的传承机制、内容和特征,及其它在南方族群中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14.
《天风》2011,(11):F0003-F0003
今天,越来越多的教会书店敞开大门,用琳琅满目的属灵书籍服侍信徒。随着教会福音和牧养事工的深入,书籍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个人的每日灵修和生命成长,到用圣经指导信徒的生活;从传道人的装备,到教会的管理经验;从传递福音的信息,到牧养用的课程——都离不开好书。这就需要有更多的教会书店在信徒的身边。  相似文献   
215.
渊声 《天风》2011,(12):64-64
问:有一天,我们堂在主日礼拜结束后清点奉献时,发现有几个信封,里面装有一些钱,但外面注明说:"请转给某某人!"按照奉献者的意愿,我们便将这些钱转给了信封上指明的人(是教会的传道人)。事后,却有不少人开始议论,认为奉献款本应当献给神的,怎么可以给人呢?也有人问:传道人已经领了教会的薪水,还能拿这些钱吗?  相似文献   
216.
"修行"是一种实践活动。道教所谓"修行"说到底就是"修道",力图通过伦理道德实践和养生技术手段来调理身心,最终达到"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从这个角度讲,道教修行也可称为"大道修行"。  相似文献   
217.
关于“鸾公岩”的位置,唐·道宣《续高僧传》说在“介山之阴”。一家之言,应予讨论。道宣的原文中关于晋中地名的片断记述是明显混乱的:昙鸾“……行至汾川秦陵故墟,人城东门……。下敕令住并州大寺。晚,复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时往介山之阴,  相似文献   
218.
房瑞丽 《孔子研究》2013,(5):110-116
朱熹的《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中对三家《诗》的征引,表明了朱子的三家《诗》学思想。朱熹对三家《诗》的运用,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诗经》研究的状况和朱熹本人的学术追求等各方面紧密相关。它传达了很具有影响力的讯息,吹响了对三家《诗》关注的号角,引起了后学的广泛关注,与王应麟的《诗考》一道,影响了有清一代三家《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9.
牧师(泛指教会传道人)受托喂养照顾主的羊。可当信徒享受被牧养时曾否想过,谁来理解和照顾牧师……  相似文献   
220.
渊声 《天风》2010,(11):63-63
<正>问:我信主已经多年,有一事想请教,即是否要奉献十分之一的问题。我听了不少道,传道人对此也有不同说法,有人说那是旧约的规矩,新约信徒只要尽心尽力就好。也有人说,"十一"奉献是神一贯之要求,不足"十一"就是对神之物的偷窃!请问,哪一种说法更合真理?此外,这"十一"奉献款可以由我支配吗?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