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周易·大象传》是孔子及其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儒家的政治理想和完美的《周易》模式聚合成的相得益彰的体系。这一体系大致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以君子德行为范型的统治者理想形象,一是以先王礼制为核心的体制设置。这两者共同体现了孔子及其后学的治世理想诉求,对后世义理易学家特别是宋儒内圣外王境界的建构也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2.
古回鹘文易经是作为道教文献传播到回鹘地区的.道教传到了高昌等地,其中的一些因素,如桃符治鬼等,在新疆还有流传.道教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九宫图,内丹、外丹等,在印度、欧洲和中亚地区都有影响.道教西传的载体,主要是留住西域的汉人、东来的胡商和一些神职人员;道教主要经过西域和西藏西传.这和宗教与文化的融合、宗教自身之间的融合与吸收、苏非思想的包容性以及信众信仰的复杂性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3.
<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2期刊登了一份吕激作于法相大学特科时期的<印度佛学史>讲义,整理者将该文写作时间误为支那内学院蜀院时期.<印度佛学史>概述自佛灭度后到密教兴起前一千多年间印度佛学发展变化的历史,而以那烂陀寺为印度佛学终结,其中所反映的吕澂早年佛学观点与同时期的<佛教研究法>、<印度佛教史略>等文献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34.
马祖道一约于开元末年抵达闽北,“肇化”建阳佛迹岭。天宝五至八年间,移锡江西抚州西里山。此二处弘法虽有影响,属道一弘法的开拓时期。广德元年至大历元年间,往虔州龚公山建立“清净梵场”,为其弘法的发展时期。大历七年秋至八年九月间,移锡洪州,确立以开元寺为弘法的中心,为其弘法的繁盛时期,其法席之盛为南方禅宗史上空前。文章对宋僧传本传以及智藏、超岸的记载、《全唐文》本的权德舆所撰塔铭作了辨误,并指出权德舆塔铭记载的疏漏;对有关道一在江西行迹研究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5.
《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2月22日3版刊登4篇新华社报道和1篇转自美国政治卡通网的漫画,报道美国某些人企图以“智能设计论”取代进化论的活动遭到大挫败。新华社报道说,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佛学区命令所属公立学校的教师在九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中三年级)的科学课上宣读一个声明,声明说进化论作为解释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不完善”,而“智能设计论”是另一种“科学理论”。学区要求教师向学生推荐“智能设计论”的参考书。2005年11月,多佛学区的11名学生家长和“美国民权联盟”将学区委员会告上法庭。宾夕法尼亚州法庭12月20日公布了长达1…  相似文献   
136.
语言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媒介 ,其主要的两种形态有各自的特点。道教口头语言传播媒介具有密传性的特点 ,其丹经口诀在师徒间口头密传 ,不留文字 ;而书面语言传播媒介则有自然创生之说 ,认为部分道经是自然化生 ,非人作为或神仙所说。  相似文献   
137.
138.
1.《文子》残简四次称引“传曰”,即指早于竹简的传本《文子》。传本《文子》与今本《文子》非问答体部分有着一致性。2.《越绝书》、《淮南子》所称引的“传”正是指传本《文子》。3.九篇本《文子》即由“传”本《文子》和竹简问答体《文子》汇编而来,今本《文子》乃是承袭九篇本而来。4.今本《文子》与《淮南子》互见部分有共同来源,即传本《文子》。  相似文献   
139.
严锡禹 《天风》2018,(10):31-31
米怜在短短九年的传教生涯中,忠实执行马礼逊制定的政策,苦心经营南洋传教基地。南洋传教基地的建立,是马礼逊和米怜鉴于清政府严厉禁教,难以在中国内地开展传教工作,不得已选择南洋华人比较多的地方建立一个基地,以便培养华人传道,由他们进入中国内地传教。为此,1814年,米怜赴南洋考察,在取得马礼逊的同意后,决定在马六甲建立基地。基地于1815年建立,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办学校、办印刷所、办刊物和慈善。本期我们介绍米怜所办的期刊。  相似文献   
140.
柴培尔  贺宗宁 《天风》2018,(6):45-45
所有从事释经讲道的传道人,我们在属灵深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都本能地认为,圣经可以对我们生命中最深刻的需要说话,且能真正满足这些需要。释经讲道者与每星期坐在他们面前的会众都相信,他们可以在圣经里挖宝,由其中寻得神的智慧与大能,来供应自己每天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