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6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25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场景知觉及其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景知觉关注的是人如何知觉和加工复杂的真实环境信息。场景包括物体和背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复杂性与真实性程度,场景刺激材料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已有研究主要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来解释场景知觉中信息的提取和加工,也有研究试图从二者交互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此外,基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技术,研究者分别采用了眼动、背景提示、物体觉察、变化觉察和点线索追随几种不同的研究范式来探讨场景信息的知觉问题。场景知觉研究在场景的定义、不同范式间的整合、研究内部效度和不同加工阶段的加工方式四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无聊倾向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和影响机制,选取云南省和山东省5所普通中学的155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无聊倾向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2)学习倦怠在青少年无聊倾向与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积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与学习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形成的内部机制,并基于I-PACE模型构建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模型,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3.
随机抽取8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采用DRM(Deese-Roediger-Mcdermott)范式,探讨了激活水平和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随机呈现条件下,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显著低于分组呈现条件,但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在两种条件下无差异。(2)在高激活水平条件下,学过项目的正确再认率明显低于低激活水平条件,但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在两种激活条件下的差异不够明显。这表明,呈现方式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影响,而激活水平的影响则不显著。由此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信息干扰的情况下因内在联想过程而自发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追踪设计对439名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及可能的中介机制。在第一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自己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社会适应;在第二年时,父母分别报告了儿童的自我控制和社会适应。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权威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好,而父母专制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得分越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越差;(2)自我控制能力高的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多,问题行为更少;(3)自我控制在母亲专制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敏感合作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在父亲放任型教养方式与儿童违纪攻击和害羞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感觉寻求问卷,对42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关系及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与手机依赖正相关,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手机依赖负相关;(2)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密切联系,自我控制和感觉寻求在该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从方法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学研究的两大基本范式。文中讨论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在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的逻辑依据与历史依据。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它们的整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文中进一步探讨了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的基本方式,包括次序式整合、平行式整合、交叉式整合等。  相似文献   
107.
外倾和神经质对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敏儿  郭德俊 《心理科学》2003,26(6):1047-1051
采用心理生理实验法和问卷法检验人格特质对情绪的影响。结果:高外倾的正情绪增强型调节多,正情绪也多;高神经质的负情绪增强型调节多,负情绪也多。厌恶情绪过程中,外倾的R-R间期增加大,躯体活动变化弱,快乐增加大,兴趣增加少;神经质的FT增加大,恐惧增强多。调节过程中,高外倾的FT增加大;神经质的FT增加弱,表情行为强度增强大。结论:外倾和神经质对厌恶情绪及其调节过程的情绪成分变化起复杂作用,配合其调节方式习惯,使各特质具有特别的情绪特点。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问卷法对两所高中学生的1024对父母进行调查,借助主客体互倚调节模型分析父母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无论父亲还是母亲报告的婚姻冲突均负向预测自身的温暖接纳,正向预测自身的拒绝惩罚;(2)母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温暖接纳的负向客体预测,缓和了母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温暖接纳的负向主体预测;(3)父亲焦虑加剧了父亲婚姻冲突对自身拒绝惩罚的正向主体预测,母亲焦虑缓和了父亲婚姻冲突对母亲拒绝惩罚的正向客体预测。结果有助于从二元视角理解婚姻冲突与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焦虑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法、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以304名小学二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二者的相关与西方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在相应方面行为表现的关系相似,这表明,与西方父母相比,虽然我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更为严厉的特点,但是,这种跨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教育方式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发挥相同的作用;2)与西方的研究结果相反,我国父母的严厉性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害羞存在负相关,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在中西方文化中害羞-抑制具有不同的心理学含义所致;3)在我国,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表现的关系比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关系更强,这一现象可能与我国社会中,父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关.  相似文献   
110.
试论现代医学模式所需求的系统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入研究医学模式转变的主客观基础 ,找准关键 ,从而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性地围绕转变医学模式的主观基础———思维方式展开探讨。1 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观基础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医学模式”是一个理论概念 ,是指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总的看法[1] 。对于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 ,医学模式的客观基础是医学实践。医学模式是医学实践的产物 ,一定时期的医疗卫生实践必然显示出某种模式或特征。从医学史来看 ,医学实践的重大突破是新的医学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2 0世纪以来 ,人们发现了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